• Nov 10
    从道教的基本教义中,我们能看到最纯正的中国符号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理念不仅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有着深远影响,对于解…

  • Nov 10
    绍兴第一古刹,无数文人雅士为此驻足!

    说起绍兴的古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大佛寺,但你知道吗?绍兴现存的最古老的寺庙,并非是大佛寺,而是位于新昌澄潭横联村的“兴善古寺”。 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 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 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这是唐代诗人卢纶的《题兴善寺后池…

  • Nov 09
    佛门中谁才有资格取法名?法名重复了怎么办?

    01 佛门中谁有资格取法名 在小说《西游记》中,悟净、悟能这两个法名,是观世音菩萨取的;而悟空则是须菩提祖师所取,孙悟空就此成为须菩提祖师门下第十辈出家弟子。 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取法名、剃度时十分严肃慎重。书中写,长老手拿空头度牒,说偈曰:“灵光…

  • Nov 09
    神秘的道教修仙法门,你了解多少?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 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 不过历代道教徒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就其要者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种…

  • Nov 08
    入寺礼佛学会这些规矩,才能真正做到敬佛!

    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生在世,为了衣食昼夜奔忙,在物欲中沉浮不定,在得失中喜怒无常。如果有时间入寺礼佛,进入禅堂,一声止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便建造恒沙数之多的宝塔,也不及佛前静坐一须臾的功德。在喧嚣浮世中,寻得一份安宁实属不…

  • Nov 08
    今日立冬 | 今年冬天冷不冷,看看民谚怎么说

    又逢岁凉时 倏忽冬将至 秋 收 冬 藏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它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立冬一词来源于古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习俗 01 贺冬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

  • Nov 07
    隆相法师:佛教“一切皆空”,就是啥也不干?

    有些人时常把“万法皆空”挂在嘴边 但实际上 他理解的空往往和空压根不搭边 针对于此 隆相法师从六个方面作出解读 直指很多人的“要害” 文/隆相法师 01 习惯执迷,故不得解脱 在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不同的理解。 这里我要告诉各位:空,不是说这个杯…

  • Nov 06
    既然知道大蒜能治病,佛陀为何还要禁食?

    文/宗舜法师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跟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不同。如果佛出现在今天的社会,一定劝大家天天吃大蒜。因为现在的疾病很多,蒜能够治疗,特别是对于肺病。 这类的观点带有很强的隐性毒害: 第一,强调时代的不同,则佛陀的教法当随时代变易而变易,那么,佛法不再是“诸佛常法”了…

  • Nov 06
    《道德经》里的成语智慧,教会你如何内修!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尽说人道,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辟,随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为至理格言和人们的座右铭。 而更为精华的则是其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可谓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从中完全可以洞见《道德经》的真谛。 一、自知者明 出自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 Nov 03
    香越大越高就会越受保佑?教你如何正确上香

    来源 | 道教祖庭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位于悬崖峭壁上的寺庙,据说观音曾在此地修行! ◆古寺因地得名,无数名人为其留下诗文! ◆古刹被九龙环绕,寺里…

AI玄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