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08恭迎韦陀菩萨圣诞 | 手持降魔杵,护寺正法,威震三洲
走进寺院的天王殿,首先便看到笑脸相迎的弥勒菩萨,而在弥勒菩萨的背后,则是一尊手持宝杵、面向大殿、威武庄严的将军形象,这就是佛教第一护法神——韦驮菩萨。 7月8日,农历六月初三,为韦陀菩萨的圣诞之日。而值此殊胜吉日,祈愿人间风调雨顺、无有灾厄、国泰民安! 韦陀…
-
Jul 05无论信不信佛,这10个佛教常识你都得知道
许多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而更多人则是带着好奇和尊重的心态去了解它。然而,不论你是否信仰佛教,有些关于佛教的常识是每个人都应当了解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10个不可不知的佛教常识,它们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还能让你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nbs…
-
Jul 05小暑逢“出梅”,后面是旱是涝?看看民谚怎么说?
风过林梢,蝉鸣声声 叫醒夏天的愉悦 part 1 小暑至 盛夏始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说文解字》曰:“暑,热也。”《康熙字典》引《释名》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2024年的小暑是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甲辰年,辛未月,辛未日。巧合的是,…
-
Jul 04佛教如何看待整容?圣严法师:我不反对整容,但整形不如整心
整形美容现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风向,甚至有母亲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对双眼皮,或一个高鼻梁;还有人为了“开运”、面相去整形,削颧骨、填额头等。那么法师对于整形这件事儿怎么看待呢? 文/圣严法师 我不反对整形,但… 整形首要关切的是“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
-
Jul 04什么是禅宗?禅宗为何与阳明心学一脉相承?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一直被归纳为“西方教”,直到禅宗的兴起,才算真正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过程,将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儒家和道家并列为“儒释道”三教。 禅宗教义与原始佛教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主要区分点。目前,大多数中国的佛教信徒都信奉禅宗。 原始佛教…
-
Jul 03厦门鸿山寺首座庚勤法师舍报西归!世寿44岁,7月7日举行荼毗仪式
2024年7月1日,任厦门鸿山寺首座,宁德市佛教协会监事、福鼎深云寺监院庚勤法师于福鼎深云寺安详往生。世寿44岁,僧腊21载,戒腊19夏。 厦门鸿山寺常住发布讣告: 讣 告 庚勤法师,任厦门鸿山寺首座,宁德市佛教协会监事、福鼎深云寺监院,于2024年7月1日上午5:05分…
-
Jul 03出家僧人在寺院里会有工资吗?当和尚一个月有多少钱?
近期,一则关于“上海向寺庙借款100亿人民币”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尽管官方和媒体迅速展开深入调查,证实这一消息为不实谣言,但关于“寺庙收入”的相关话题仍然让人好奇。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错误认为,当和尚是很赚钱的职业,当和尚真的很赚钱吗? 出家僧人在寺院…
-
Jul 02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最容易生病的季节,该注意些什么?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三伏天不仅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中医认为人体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袭、生病的高发期。 2024年的三伏天究竟…
-
Jul 02周恩来的佛学日记,你一定没看过……
周恩来的父母都信佛,少年周恩来总理受到佛教很大影响。容忍、寡欲、行善、献身等思想,都在他的内心中渗透很深。 周恩来的日记里,有不少关于他对佛学思考的内容。 1918年元旦,周恩来在日记中写道:“佛说报恩为上,我连恩都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元月二日,他在“修学”栏里…
-
Jul 01出家人的衣服也有讲究?从僧衣看佛门三千威仪
无论是在影视剧中或是在寺院中,大家看到的出家人似乎有很多种“装扮”。有时穿袈裟,红黄搭配,看起来非常有“设计感”,有时则是着一身简单的“素衣”。这是为什么呢? 佛陀时期出家人的穿衣规定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初时规定僧人只能拥有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