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1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底是哪三界?

    《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被地府勾魂后大闹地府的时候说:“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出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 道教主张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达到清静无为的目的,如此才能参悟天地的大道,最后返璞归真,看透事物的本质。这句话可谓说出了人生修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

  • Oct 21
    烧香拜佛不是什么愿都可以许的,你知道吗?

    在上学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这个网络段子说明了现代年轻人痴迷烧香拜佛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人们有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许多人开始喜欢去寺庙烧香拜神,除了能以此来感谢…

  • Oct 20
    从凡人到成佛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文/本源法师 从凡夫到成佛的三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段绕口令似的话语,原是指在修行中对禅的理解与顿悟,而我们读来却似云山雾绕,到底该怎么理解这段话呢? 在我看来,这段话与…

  • Oct 20
    古刹被九龙环绕,寺里泉水常年不涸,被视为“圣水”

    JI XIANG TEMPLE 奉化吉祥寺   浙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 这里不仅有着浓郁的吴越文化 还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被誉为“东南佛国” 浙东地区的名刹众多 位于宁波奉化的吉祥寺 便是其中之一     吉祥禅寺位于奉化市尚田…

  • Oct 19
    我们所有的迷惘,都来自“不识相”!

    金 刚 经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其空慧在于破执除相。早在唐玄宗时就将《金刚经》与《道德经》《孝经》作为儒释道三家的核心经典推广,“诏颁天下,普令宣讲。” 记得四十年前还在大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哲学,提到慧能的求法因缘是在客栈有人诵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

  • Oct 18
    庄子识人的九个标准,教你看清人的本质

    俗话云: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如何透过表象看一个人的本质,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必修课。 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在《庄子列御寇》中提出人有九征,即识人九法。参考这九个标准,我们更加容易去看清他人的内心和本质。 NO. 1 远使之而观其忠 适当地远离…

  • Oct 18
    心乱?一诚长老: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文/一诚长老 01 念头起来了,压制它 反而适得其反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一丝念头…

  • Oct 17
    烧香为何都是三根?每一根都代表着什么?

    上香的起源 在古代中国,烧香起初可能是人类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情,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祈福的一种文化习俗。烧香也在佛教、道教等宗教中得到广泛应用。 烧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神农时期,古人喜欢采集各种作物用来驱赶邪祟,烧香的原材料就是其中一种。另外,古人认为…

  • Oct 17
    寺庙那么多佛菩萨,拜不全会“得罪”他们吗?

    很多人去到寺院礼佛或游玩,竟然会担心得罪佛菩萨,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在每尊佛前的功德箱里放一样多钱,或没有把每一尊佛拜全,怕有的佛生气,佛之间打起来。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别把佛当“小人”看了 这是把佛当“小人”看了,佛根本不需要你的钱。…

  • Oct 16
    名甲东南的千年古刹,据说观世音菩萨曾多次在此现身!

      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游历江西鹰潭月湖岩,时值中秋,月亮将圆,看到月湖岩恰似天上明月,四周田畴交错,白露河蜿蜒偎依,欣然挥毫,写下了“美尽东南”四个大字,刻于碑石,立于岩前。月岩寺就位于鹰潭月湖岩公园内。   据史料记载,月岩寺始建于唐朝重拱元年(公元685年),迄今已…

AI玄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