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对佛学感兴趣的人,
或者经常接触僧人,
就会发现一个现象,
佛家僧人不论男女,
一律姓“释”
关于姓“释”的问题,与东晋时期一名法师有关。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出家人并不姓“释”,那时候从西域来华的僧人比本地出家者多。这些西域的僧人大多以他们祖国的名字作为姓氏。比如高僧安世高,来自安息国,所以就以国为姓,姓安。高僧竺法兰,来自中天竺,所以就以国为姓,姓竺。后来《西游记》中唐僧的称呼,可以说也是以国为姓。
后来还有一段时间,流行随师父的国姓,比如竺法兰收了徒弟,叫做竺法护,就是继续沿用师父的国姓——竺。
东晋时期,被中国佛教界称为“佛教中国化第一人”的道安发现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对佛教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与混乱一,所以就倡导:“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但当时佛教界对此仍有些异议。
后来,《增一阿含经》被翻译到中国后,经中在二十一品有记载:“四大河入海,亦无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发,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性,但言沙门释迦弟子。……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中国佛教界才逐步认同。
慢慢地,所有的僧人都以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第一个字,“释”作为僧人的姓。当然,也有佛经记载,将来弥勒佛降世时,所有的出家僧人都会以“慈”为姓,称为沙门慈子。
僧人取名的讲究:一般的家族用以撰修家谱来确定辈分的划定,以达到“辨尊卑、序长幼”的目的。在佛教里,僧人取名也区分宗派、师承的作用,你知道吗?
字辈也叫字派,是中国人的礼制、姓氏文化中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结合逐渐紧密,吸收了中国文化中字辈的使用。
以禅宗祖庭少林寺为例,据寺内立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敕赐祖庭少林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之碑》记载,元代雪庭福裕禅师立曹洞根本一宗,并预先排定70字作为字辈,以供后来僧人按顺序取法名,定法裔辈数高下。这70字依次为:“祖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宗祚,表正善喜祥,谨悫原齐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此外,其他宗派也有相应的僧谱。
僧人名字一般都是三个字,第一个是“释”姓,第二个字是字辈,第三个字才是剃度恩师赐给他的名字。
也就是说,师父给徒弟起名字,只能起名字里最后一个字。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