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戏言:“你让一个福建人六点钟起床追星是不可能的,但你要告诉一个福建人六点钟起来接神,他们三点就从床上爬起来了。”
虽是戏言,但足以证明福建地区对神明的热衷与敬仰。
近几年,每到春节前后,福建游神活动便会频繁登上热搜,霸屏全网,这种盛况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在支撑着?
游神又被称为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等,是广东粤西、福建闽台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
游神活动通常在新年或其他重要节日里举行,有时也会在诸神的圣诞日进行。人们会将神像请入轿子中,然后抬出庙宇,游行于社区之中,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这一仪式象征着神明降临人间,巡视乡里,以保佑安宁与和谐。
游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当时,人们坚信神灵具备保佑五谷丰收和风调雨顺的能力,因此每年的春耕和秋收时节,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期获得神灵的庇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祭祀活动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信仰活动,被称为游神。
游神仪式的主要环节包括祭祀神灵、进行游神活动、舞龙表演以及狮舞等。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组成游神队伍,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游行。游行队伍中包括锣鼓队、舞龙队、舞狮队等表演团队,他们在街道上展示各种精彩的节目,为村民们带来欢乐。
在游神过程中,人们会用鞭炮和纸钱等祭品来驱赶邪灵,祈求神灵的庇佑。
游神的活动形式可能因地区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据说福建的神仙不下1000个,每个境(类似于社区)都有一个主神。主神之外,每个小神也都有自己的传说。
所以当天后妈祖、五福大帝、真武大帝、华光大帝、三田都元帅、齐天大圣等各路神仙在一起游行,在外地人看来既朋克又魔幻。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烈王、赵将军、林将军等,其形象威武高大,头戴宝盔身披金鳞战甲,头饰或腰间常常绣有神兽纹样;眼神凌厉表情严肃,眉浓,威风凛凛身姿挺拔:身后通常挂有靠旗。靠旗是插在背后的三角形的四面旗子,又叫护背旗,在唐代以前战争中经常使用。在游神活动中将军元帅后背的靠旗,是为了渲染武将的威风,起到震慑鬼怪的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有白马尊王等,大多以文官仙人为主,其形象儒雅,身着华丽衣裳、通常伴有长须长发,目慈而眉浓,表情温和,身披文官官服或作仙人的装扮,衣上绣蟠龙样云等吉样图案,头戴官帽,整体形象儒雅大方。
主要代表人物有保长公、保长婆、土地公等,其形象诙谐,在巡游队伍中常常走在队伍的前面,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动作神态夸张,表情通常诙谐幽默。
主要代表人物有白无常和黑无常(又称七爷八爷)等,其形象夸张,或高瘦,或矮胖,面部神情以民间传说刻成,通常为怒目或吊角眼,面色苍白或黝黑,部分身着素衣,有一些则身着盔甲,是村民为祈求平安免遭祸患之用。
游神作为中国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信仰,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游神这一传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