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与寒山寺、灵岩寺及保圣寺同时代。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重元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后重元寺在文革中完全损毁。2003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重元寺,寒山寺住持秋爽大和尚兼任住持。
据记载,梁武帝欣然同意,并赐匾表示嘉许,匾额题为“大梁广德重玄寺”。“重云“被误为“重玄”,是奏章转抄上递过程中的差错。重元寺一直兴盛到中唐时代。270多年后,时任苏州刺使的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曾有一首《登重元寺阁》写重元寺:“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陆,骄阗会四方。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于兹省甿俗,一用劝耕桑”。唐代诗人李嘉佑、皮日休、陆龟蒙等也有描写重元寺的诗作。公元842年,唐后期武宗会昌二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佛”运动突然爆发。朝廷对僧人展开了残酷的迫害和杀戮。苏州城里的寺庙大量被毁,僧人纷纷迁出城外,有的在别处另建新寺。离苏州城三十里的唯亭镇便出现了一座新的重元寺。原名重元寺的上海静安寺,建于唐会昌三年,很可能和唯亭重元寺是同一时期、同一背景下的产物。吴越钱缪时代(公元908-932年),曾对重元寺进行过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后的重元寺,仍是一座“巨刹”,规模宏大,殿阁崇丽,寺前有两座土山,两块异石立于庭前,一尊高丈余的无量寿佛铜像屹立于中央,十六尊罗汉环立两侧。另有别院五座。重元寺还有一座圣姑庙,所谓圣姑,就是梁武帝时舍宅建寺的陆僧瓒的女儿。当地人供奉圣姑是为求子。重元寺在宋朝改名为承天寺。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又因朝廷禁止寺观桥梁以“天、圣、皇、王”等字命名,而改名为“能仁寺”。宋真宗大中元(公元1008年),一个叫男师贞的人与宗族里的人们商量后,买下一块地,将已被废弃了的重元寺里的一座石幢重新竖立了起来。成书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48年左右)的《元和唯亭志》说:“(重元寺)今遗迹俱湮,唯寺前石幢一躯,犹唐时建。”石幢是寺庙的纪念性标志物,韩崇等清代诗人都有感于历史的沧桑,为这座石幢写过诗。元代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3年),重元寺曾毁于火。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由悦南楚和尚重建,再次恢复一新。元代把重元寺在宋代的两个名字合二为一,称“承天能仁寺”。又有人叫它“双峨寺”,这很可能是因为寺前有两座土山,也可能是因为寺内两块异石的缘故。这时的重元寺,寺内除有无量寿佛铜像外,还有盘沟大圣祠,灵佑庙和万佛阁。文化大革命期间,重元寺被毁,石幢被砸碎。唯亭陵南小学校建于寺基之上。 为弘扬佛教传统文化,满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2003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重元寺的重建,坚持继承佛教传统,遵循经典上有依据、历史上有传承、方便上有特色、艺术上有创意、功能上有感应等五项原则。水止观音院——重元禅院——药师塔相互呼应,又与佛教文化景点相互配合,建成以关爱生命、度生护法为宗旨的佛教文化区,表现出莲花佛国的观音道场特色、万佛庄严的独特风貌。
建成于2007年的新重元寺占地三百余亩,地处风景秀丽的阳澄湖半岛之中。水上观音阁和主寺庙区相互呼应,表现出水天佛国的江东最大观音道场特色。观音阁中的大慈大悲观音像高 33米,由88吨重的青铜铸造,表面贴金,法相极为庄严,为国内室内观音之最。禅院中有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钟楼中悬吊唐朝第一声第一律梵音大钟,鼓楼中安置有国内最大的铜腔皮革鼓。寺内佛、菩萨、金刚等体量巨大,数目众多,实为佛法僧三宝具足之地。 普济桥、莲花岛、观音阁及六观音配殿构成的净土世界庄严圆满,佛事活动应时而备,是广大信众发愿、忏拜、祈福的理想道场。观音阁内有9999尊小观音可以供养,地藏殿及虚空藏殿长年供奉往生及延生牌位,并定期举行超度及普佛法会。每年中秋的“全球华人大团圆盛会”和春节“敬头香”活动都是重元寺着力打造的大型活动,如理如法,在广大游客和信众心目中深得口碑。 重元寺的恢复重建填补了古城苏州东面没有寺庙的空白,建成后的重元寺将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