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要有主人家的邀约才能去,白事则是接到丧讯就要自发去。
《红楼梦》中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话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重要原则。
在过去,老一辈人有着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于红事如婚嫁、过寿、乔迁等,通常都会提前通知亲朋好友,时间上也会充裕。如果没有接到邀请,这可能意味着对方认为你们之间的情分不够深厚,或者他们不打算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前去参加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另一方面,丧葬白事是主人家猝不及防的时刻,他们心情悲痛,无法顾及其他事情,这时最需要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情感还是道理上考虑,都应该主动前往表示慰问和支持。这种行为代表着诚挚亲近的真心以及在困境中给予帮助的义举。
喜事送礼不能送伞,老人过寿送礼不能送钟,丧事送礼不能之后补送。
中国人随礼,非常重视讨口彩,要说吉祥话。
结婚礼金随双不随单,意在祝福新人婚姻美满、成双成对。
礼品选择上,也要注意谐音和寓意。
伞与散谐音,忌讳送给新人;送钟与送终谐音,忌讳送给老人。
随礼的时机也很讲究,遇到喜事可以后补。
可如果是白事,错过就不要再补了,以免触主家的霉头。
与市井人结交,不如和山野老人来往;巴结富贵大户,不如亲近自家亲友。谒朱门不如亲白屋。
俗话说:“主动追求并非商业行为。”
怀着追求富贵的心态,无论多努力地讨好,对方也不会予以重视。
而与家人亲友之间的联系,因为血缘关系紧密,即使他们并非富有或地位显赫,也应以礼仪和节操对待。
频繁与亲人互动,对方必然会对这种情感投入有所感知并铭记在心,适时给予回报。
礼节应注重有来有往,同等地对待对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因此注重人情世故和礼尚往来对于维系长久关系至关重要。
金钱来之不易,对于那些没有回报的礼赠,不值得随意送出,更不必为了面子而勉强自己。
随礼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可以多于对方赠送的礼金,也可以与对方送同等金额。
但是绝对不能少于对方的礼金,因为这样会被视为占便宜,容易招致他人的不满。
还礼时也需要注意一个禁忌:切勿将原物直接归还,以免被误解为拒绝收受。
人和人的情分就像债务一样,需要回报维系,一代接着传一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在面临重大事件时,你家有困难我会提供帮助,我家有需要你也会施以援手。
如果对方已经给予礼物或提供帮助,那么我们就承担了一定的人情债务。
我们应该将这种互助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铭记感恩之情。当对方家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并给予援助,及时回报他们的善意,这样才能使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长久且稳固。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