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平等,不起丝毫分别,如果众生能心怀恭敬,量力而行,那么不管供养何物,都是在“舍”,也都是在降服自己的“贪婪心”。然而,有些物品,与佛教修行理念相悖,并非清净之物,并不适宜供佛。否则,非但是对佛不敬,反而折损阴德,平日一定要多加要注意。
一、荤腥之物不宜供佛
也许有人觉得“荤腥”就是肉食,实则不然,佛家所谓的“荤”乃是指的五辛,葱、蒜、韭菜、洋葱、兴渠五种气味浓烈的植物,“腥”则主要指肉类。
佛门中人忌食荤腥,并不是食物有什么过错,而是人食五谷杂粮,自身难免受其影响。比如佛家看来,食荤菜令人气息粗浊,如果要参禅入定,就会遇到障碍;食肉类则障碍平等心,难以生出慈悲心,也就无法平等的对待众生。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用荤腥供佛时,虽然看似花费了很多心思和财力,实际上毫无功德可言。因为,我们连最基本的佛理都丢掉了,恭敬心更是无从谈起。
二、酒水不宜供佛
酒为佛家“五戒”之一,僧俗两众弟子,倘若真心修行,则必然要持不饮酒戒。与荤腥一样,酒本身并无过失,并且俗世中遇到亲朋好友团聚的场合,还常常饮酒助兴。那么为何酒不能拿来供佛呢?
因为酒虽然无过,但人若饮用,常会丧失理智,做出许多出格的事。
比如佛典中就记载,有一个五戒居士,一向持戒清净。有一天,五戒居士从外回家,口渴非常,见有一碗水色的酒,放在桌上,他以为是水,一口喝下了肚。不久酒性发作,见到邻家的鸡,走进他的屋,他便偷了杀了煮熟了吃了,犯了偷盗戒、杀生戒。邻居的太太不见了鸡,便来问他,他见邻居太太美得很,犯了邪淫戒,竟予强奸了。事后把他扭上公堂,他又支吾其词,不肯招认,犯了妄语戒。五戒居士,由于误喝一碗酒,连续犯了五条戒。饮酒的害处,可谓大矣!佛前供酒,无形之中为自己种下破戒的因缘,故而佛前供酒万不可为。
三、不净之物不可供佛
一切供品,实际都可以分成两类,那就是净物与不净物。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谓的净物,并不是指供品是否洁净,而是供品的来路要正,不能是偷盗、欺诈所得的赃物。
佛门内有一则著名的“贫女施灯”的典故,贫苦的女乞丐用乞讨来的钱换了一盏油灯供佛,佛却说她的功德无边无际。这就是告诉我们,供佛不必要价值连城的供品,但一定要用“净物”供佛。
反过来说,假如拿不净之物供佛,佛却欢喜加持此人,那岂不成了佛法鼓励世人作恶。念佛一声,增福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多数游览过寺院的人,都有礼佛拜佛的经历,虔诚的信众,甚至会将佛像请回家供养。
但是,不管通过哪种方式礼佛,要注意的是供养一定要如法,切不可拿荤腥、酒水、赃物供佛,否则非但毫无功德可言,反而折损自身功德,得不偿失。
四、奢华之物不宜供佛
佛教强调简朴和克己的修行,过于奢华的供品可能会违背佛教的精神和理念。佛菩萨并不需要豪华的供品,他们不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关注众生的福祉和解脱。
过于奢华的供品可能流露出世俗之心,显得功利和虚荣,不符合佛教的教义。因此,在佛教供养中,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奢华的物品,而应该注重心诚和虔诚。
五、什么样的物品适宜供佛
在佛教中,常用的供品包括清水、鲜花、水果、素食、茶叶等。这些物品都是干净、纯洁且不会变质的,能够表达供佛者的虔诚和尊敬之情。同时,供佛者在选择供品时应避免过于奢华和铺张,要保持简朴和克己的态度,以符合佛教的精神和修行理念。
除了物品的选择,供佛者在供养时还应注重内心的态度和修行的过程。供养应该是一个专注、虔诚和内心净化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行为。供佛者应该保持心诚、虔诚和平静的内心状态,专注于供养的过程,以引发内心的敬意和崇高的情感。同时,供佛者应该将供养视为一种修行的机会,通过供养来培养慈悲、喜舍和智慧等佛教修行的品德,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愿大众都能如法供养,如说修行,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