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地处宁波的东部沿海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有着4500多年的文化历史
在北仑这篇土地上
佛教历史悠久,古刹林立
道场纷呈,影响深远
今天的这座古刹
就是其中最特别的一处
慧寂禅寺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古代海防要寨后千户所俗称“后所村”)。即329国道穿山段羊白岭隧道东口北侧。西与北仑大港,大榭开发区相邻,东与东南佛国南海普陀山一衣带水。
慧寂禅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944-946年),初名芦浦庵。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更名为惠寂律院,清代中叶,百年间曾为普陀佛顶山,慧济禅林的分院,称慧寂禅寺,发挥了陆岛佛教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历史的变迁,寺院屡建屡毁。光绪年间(1875-1908年)住持觉空改建后殿,其徒文秀重建天王殿。
1933年因避战乱,镇海县府曾迁址塔峙,继而县长雷霆又率公务人员入驻慧寂寺,解放初期一度废弃,在“大跃进”年代,拆除建造“三八水库”。现存南海普陀山佛顶山慧寂禅林分院慧寂寺首任住持定孝果成禅师墓碑和清佛顶山分此第三代,道光十五年(1885年)住持莲镇法师塔碑,二方碑设塔供奉。
慧寂寺所在的后所村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庄。所谓“所”就是“千户所军”的意思,是军队安营扎寨之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倭寇劫掠东南沿海,朱元璋命大将汤和濒海筑城,以防备倭寇,宁波设有三卫十所三十六巡检司。后所就是其中的一个所,最早称为后所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所城迁移到睡龙宫山南麓平地(今后所村所在地)。后所村姓氏众多,全村不足3000人,有34个姓氏,多数人家均为“千户所军”后裔。
现在的慧寂寺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硝烟。春季,山色青翠,山花烂漫;秋天,枫叶泛黄,如诗如画。殿宇高高地耸立在山岙之中,香雾缭绕,梵音远播。后所村舎高低错落,村内一片生机,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水墨画。
慧寂寺几经兴废,1997年,在北仑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下重新开放,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僧佛福任住持,增建扩建,2002年,广慧法师受北仑区宗教局、佛教协会之钧命、接任住持一职。经各级政府支持、护法信众的护持,全寺僧众历经艰苦创业,彻底改变了往昔的状况。面貌一新,新建内坛等设施。
2008年新建了主殿圆通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净心安养楼等。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为本寺亲题寺匾及“得真圆通”匾额,普陀山道生法师亲题圆通宝殿内正匾“恩周遮类”,天童禅寺诚信法师亲题“圆融无碍”匾额。
目前寺内共有天王殿、牌位堂、华严殿、上客堂、大餐厅、东西厢房、圆通宝殿、迦蓝殿、祖师殿,三宝楼(五佰罗汉殿)、济公殿、地藏殿、内坛、斋堂等。现寺院殿宇金碧辉煌,粉墙黛瓦,红栓飞檐,梵音长鸣。
寺院山门比较精致,寺名是南海戒忍题,可见同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关系渊源。
慧寂寺轴线基本对称,坐北朝南,占地10亩左右。建筑雄伟壮观,房瓦熠熠生辉,有中国式的大佛堂、宝殿、内有佛像数尊,寺庙的建筑有独特的风格。
现寺内三圣殿旁的亭中仍供奉留有道光十年佛顶山分院第三代莲镇法师定孝果戒禅师墓碑。
这里是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分道场,所以慧寂寺同慧济寺同音,寺内同宁波的七塔寺一样以圆通宝殿为主要殿宇(不设大雄宝殿),殿中有一尊四方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法相庄严,为宁波地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