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进入寒露,冷空气南下,
昼夜温差较大,
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
气爽风凉,少雨干燥;
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
呈现冬天景象。
这时地面的温度非常低,
露水已经快要凝结成霜了。
古人根据对周围环境中植物和动物的观察,
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天空中的大雁排队南飞,
谚语说“大雁不过九月九”,
它们会及时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天气有了寒意,雀鸟消失不见,
相传是潜入了大海之中,
而这时蛤类大量繁殖,
三候菊有黄华,
菊花绽放,满眼黄花,
给深秋的凉意增添了一抹灿烂的色彩
1、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可以说,香山是中国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2、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3、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此刻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之中一起用来酿酒,一直到第二年这个时间才开坛饮用。据说这种菊花酒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那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4、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作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有的用米酒来醉,有的用盐水来呛,更有的把鲜蟹醉后再将里面膏汁挑出来单独存放,以便招待亲朋好友时品尝。
5、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1、防秋燥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
对付“燥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喝白开水,水易流失,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养颜,并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可以防止秋燥。
除了盐水、蜜汤可以缓解秋燥,我们还可以选择喝茶。
2、保暖防寒
民间有句谚语叫“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这句话是说到了白露节气,老人和儿童就不要赤膊了,而到了寒露的时候,就不要光脚丫了,要注意足部保暖。
时当深秋,早晚温差明显,大气中水分偏重,雾露、寒冷重于往年,此时,保暖防寒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寒冷的天气,类风湿、肌肉劳损等关节疾病患者易因气候变化而症状突出,需要密切留意天气变化,随身增减衣物以保暖。
也可以养成晚上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泡脚可以使血管扩张,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缓解腿部酸困,有助于睡眠。最主要的是脚上的穴位非常多,常常用热水泡脚能促进经气运行,具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3、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4、保持心情愉悦
伤春悲秋。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
秋季,总给人一种萧条、萧瑟、悲凉之感。多数的诗词,总带着点悲怆的调调。
像“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里诗句,更是屈指可数,就连诗人自己都道“自古逢秋悲寂寥”。
不过,到了秋季,“悲寂寥”这种负面的情绪,却不该有。
在秋季,正确的养生方式,应该是保持心情畅通愉悦。
保持心情愉悦,这是精神调养法的一种。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图文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