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神秘的文化现象,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从其主体内容来探索其起源,则道教大致是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是鬼神崇拜,二是神仙之说和方术,三是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这些道教的原始文化一直伴随着我国古代社会的始终,而且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不足,人们很难应对或者改变自然及自然带来的灾难,人们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事物充满了恐惧和好奇心。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就都看做“神”,认为这些“神”能够保护人们免受灾难侵袭。并由此而产生敬畏心理,产生了最初的“自然崇拜”。
人们不仅认为自然万物有灵,而且以为人死后灵魂还可以继续存在,于是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的仪式随之形成。于此,在纷繁、层出不穷的祭祀中神秘的巫文化也随之而生:巫舞、占术、禁忌、兆验、符咒。
殷商时代,巫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把对自然、图腾、灵魂和祖先的崇拜,升华到对上帝的信仰上来,并将祖先与天神合一,由此初步形成了一套天神系统。接着便出现了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以巫术为职业的人,即巫师。
周代对鬼神的崇拜心理继续提高,当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套粗糙的天神、人鬼、地祗三大系统逐渐形成,“天命观”的神学理论也随之形成,将崇拜祖先神灵和祭祀天地并列,并称作“敬天尊祖”。
由此可知,中国原始的宗教崇拜,从来都不是崇拜单一的神,而是对多神的一种崇拜,这也是造成后世道教成为多神教的最根本缘由。
在原始宗教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三种重要的崇拜形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所谓“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并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崇拜形式,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为以人格化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现形态。
自然崇拜的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当时,人们认为这些自然存在现象所表现出的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奇特能力,会对人的生存及命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对之虔诚敬拜和求告,以此希望获得消灾降福和佑护。
自然崇拜所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人们崇拜那些神灵,是由当时他们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那时,人类还处于原始部落群体状态,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然而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他们并无能力将这些恶劣环境扭转,故而,他们将心中所愿、所想回馈到对大自然的崇拜上面。这一点,由他们所崇拜的都是对本部落及生存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或者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就可看出。比如,近山者拜山、靠水者敬水,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祈求和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所需和认知发生了改变,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对“图腾”的崇拜。
图腾是在自然崇拜基础上,发展出更为抽象的自然神的崇拜,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气象之神等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自然神灵观念和与之相关的众多祭拜活动。
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自然存在的某种动物或植物便成了某个民族的祖先,于是便将该物作为自己氏族的族徽─图腾,有目的地加以崇拜。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因此,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这样更准确些。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是在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成长起来的。
祖先崇拜是一种以祖先亡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形式,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的,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祖先崇拜,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变确立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开始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化。至此,人们除了像过去那样能够确认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能逐步确知自己的生身父亲。同时在与大自然作斗争时,人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有了对于动物的驯养和植物的栽培。这便导致人们有了人高于动物的观念,从而对自己的直系亲属产生了无限眷恋,并希望自己祖先的灵魂可以像生前那般庇佑本氏族的成员,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从此而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祖先崇拜。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方仙信仰”,为道教教义另一主要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仙道活动兴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渴求,促使人类文化的先行者们开始了对延续生命的苦苦思索。方士是其中最早的生命觉悟者,他们对长生不老的生命追求,引领人们将成仙长生变为现实的诉求。他们构想的成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寻仙,寻仙的目的是寻求吃了可以长生的不死药。一种是修仙,即通过隐居修炼成神仙。
要寻仙药,当然首先得寻神仙。寻仙运动首先在沿海的燕国和齐国展开。这些住在海边的人们,望见海岛中烟涛微茫,虚无缥缈,又经常可以看见海市蜃楼若隐若现的奇景,正投合了人们求仙的心理,于是,神山、神仙便被创造出来,方士们进一步将这些传说丰富和具体化,造出三神山,说生活在那里的全是仙人,且有不死之药存于神山之中。
如此说来,方仙信仰是方士们对生命的深邃思考,即重视生的快乐,拒绝死的痛苦。他们相信,世间会有仙方、仙药及各种秘术,可以让人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后来,这样的信仰、主张,被称为“方仙信仰”,而身怀秘术仙方的人就是方士。
方仙信仰为道教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这是因为方士们的这种理论和实践,对后世道教的最终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打下了创造的基础:
一、他们创造的神仙信仰,为道教形成长生不死、肉身成仙的生命观奠定了基础。
二,他们谱就的神的来源和造神的方法,给道教以启发。他们创造的神仙,则为道教所吸收而成了道教之神。
道教正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完备的神仙谱系,并以此为据创造了从天上、人间到地下的仙境系统,例如:三十六天、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二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而寻仙药之活动则衍化成道教的炼制外丹,修炼内丹,并因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丹鼎派。此外,道教吸取神仙家修炼的各种方术,经过一代代高道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得道成仙的修炼体系。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清净之术治天下,黄老之说大兴。当时黄老之术是专就国家政治而言,神仙家与黄老学说在性质上本不相同,但由于谶纬学说的兴起;儒家有宗教化的趋向,神仙家受儒家神化孔子的启示,同时黄老学说中又确有很多可供神仙家附会与利用的资料,于是便与黄老相结合,始则推崇黄帝,继则抬高老子。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更给了神仙家创立宗教的刺激,进一步与老子哲学结合起来,推奉老子为教祖,与儒、佛分庭抗礼,便形成了“黄老道”。汉桓帝时,曾派亲信宦官去苦县祭老子,又在宫中立黄老、浮屠祠,以神仙术为核心内容的黄老道,便成了公开的宗教。黄老道即道教的前身,因此以后道教的经籍,便都引述道家学说来作为理论依据,从宗教的角度加以解释和发挥。
图文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