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历史上佛寺众多,明清时全境达600多座,许多寺庙临河而建,于是河上架桥,形成寺庙与古寺相对的景观。
兴化宝严寺,原名“西宝严教寺”,又名“西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牌楼中路169号。唐朝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禳翁和尚始建,明洪武五年重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比兴化建县还要早上30年。
古宝严寺由僧人穰翁筹建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在兴化北宋县署尚未建造之前,宝严寺历为兴化县治所在地,兼有弘扬佛教和政务办公两种作用。
宝严寺山门东侧为罗汉堂,堂前有古桥跨越市河通达南岸,后将罗汉堂迁建对岸,俗称为“罗汉寺”,形成寺与桥对的格局。传说明末大学士吴甡六岁时曾在宝严寺中读书,看见罗汉堂中的十八罗汉手眼俱动,又亲眼目睹罗汉下河洗澡,古桥因此得名“罗汉桥”。
原宝严寺内古迹众多,如南宋知县糜师孟所建的“放生亭”以及明清时的“南阁”。大殿钟旁有一双“深可及寸”的脚印,据说是古代行僧为拔救众生于苦海,二十年在此日夜撞钟、颂念地藏王佛号留下的痕迹。偏殿内有明代弃官为民的扬州管粮同知左有初塑像。
古寺大殿西侧原设有“法华诗社”,在清康熙初为寺僧济润、懂子等与邑人李沛、李沂等文士唱和之所,他们受到流寓兴化的河南张昉、张翮兄弟影响,提倡“上宗汉魏、下讫盛唐”的作诗主张,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昭阳诗派”,在“步趋竟陵”的江南诗坛独树一帜。
清乾隆初,由儒入佛的江西高僧一苇驻锡宝严寺,留下了“铁船东渡”故事。
一苇法名明度,别号铁船,是江西瑞金籍才子,因为几度赴试不第,遂决意抛却功名,一心入于释门,遍参三山五岳之丛林。一苇在兴化宝严寺说法时,引得日本国委派浙江石门籍如昶和尚返回祖国,投呈《请兴化宝严铁船禅师赴日本传禅启》,邀请其往日本讲法。一苇为弘扬佛法,欣然应命,但是受到上级官员及信众的坚留,一苇促进两国佛学交流的心愿才没有达成。
拥有一千余年历史的宝严寺法脉传承较为复杂,初为三峰一派,后由印山苇航师宏传律学,一苇禅师驻锡寺内时,仍改为禅宗。其后,僧人定生改禅宗为玉林派,但流传并不久长。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丹阳隆庆寺定意长老来此提倡莲宗,一度极受信仰。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大量和尚在此传戒,使法脉重归于临济一宗。
宝严寺外西北隅有枯骨塔两座,则为寓居兴化的安徽人沈廷选捐建,他四十余年坚持拾取暴露荒野的骸骨掩埋塔内,兴化人对此善举称颂不置。古老的宝严寺早已毁于战火,现今的宝严寺为假借明代城隍庙而设,依旧梵呗声声、香火鼎盛,是兴化老城区唯一保留的佛教寺院。
宝严寺曾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大举重修。清嘉庆初,兴化上方寺僧人廓如受邀主持寺务,通过二十余年的苦行募修,使颓败的寺院“殿阁重辉、钟梵不绝”。
图文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