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七月半,七月半上坟祭祖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佛教传入中国后,随顺世俗的做法,在七月半盂兰盆会上举办种种佛事超度历代亡灵。很多人觉得人死以后,只要做做超度,逝去的亲人就能免受地狱之苦,得生天上享受富乐。所以一般有家人去世,大多数人都会请法师做场超度。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度呢?
佛学大辞典中超度的解释
佛学大辞典中对“超度”一词的解释为:《地藏经》讲:刚死之人如果生前造恶居多,死后又没人为他超荐,其神识就会投生到地狱、饿鬼等恶道中去。在死者“罪福未定”的七七四十九天内,亲人若以“善愿功德力”回向亡者,使他不堕落到地狱、饿鬼等恶道,而转生人天等“善趣”,此谓“超度”。
从佛学大辞典中可以看出,在超度这件事上,世人对佛教有诸多误解,注重在“死”上大作文章,认为“超度”就是专门用来超荐亡灵的,这使得经忏超度亡灵的“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佛教也因此被迫沦为了为死人服务的宗教,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佛教消极避世的一面,导致很多人一提到佛教,就想起“赖佛求活”、“不关心人生”、“不服务社会”、“与世日隔”、“隐遁静修”这些字眼。事实上,这样的思想已全然背离了大乘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
直到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出现,才将送死的佛教思想转为人生佛教,将彼岸世界拉回到此岸世界,实现了由出世到入世的重大转向。
太虚大师由出世到入世的重大转向
太虚大师有感于有情众生的苦难,而心生不忍,认为积极入世予以救助才是佛门弟子真正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师在其发表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中指出:“我国佛教到了近代,依然承袭丛林古制。僧众热衷于赶经忏,超度亡灵,品质低劣,思想僵化。那些护法的居士们,除了造庙修塔,求感应,祈保佑之外,无任何作为。这样老态龙钟的佛教,不能立足于现代社会!法师痛感在现代社会下,若依然因循旧的佛制,佛教事业是不能得到广事弘扬的。
他还提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理念,告诉我们“学佛先从做人起”。也就是依止佛陀的真理,修习智德,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学佛的真义。从这一观点出发来看,“超度”这两个字不再单单是超度亡者,更包含着大乘佛法所讲的“自利”与“利他”的两层含义。
超度包含大乘佛法“自利”“利他”二义
说自利,是因为超度的“超”字,有超越自己的意思。比如,在未闻佛法前,我们始终处于迷惑颠倒的状态,整日在为追求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而疲于奔命,觉得只要满足了这些私欲,就能得到快乐,但不管结果如何,仅有的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留下的还是对未知的恐惧,以及想要好上再好、多了再多的执着。
但当我们学佛提升自身的认知,知道“多欲为苦,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的道理后,就会超越以往的知见,转迷为悟,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减少对欲望的执着,从而得大自在,获得真正的安乐,这即是“超”字“自利”的含义。
说利他,是因为超度的“度”字,有度化他人的意思。大乘佛法讲究自利利他,即不但要自己断恶、修善、转迷为悟,更要在自己得到利益后度化他人,把佛法的般若智慧、成功经验拿出来与人分享,帮助他人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既“度”字“利他”的含义。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