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行取经,我们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应该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
受《西游记》的影响,许多人总是将佛经的传入归功于唐僧(玄奘法师)一人,认为佛经的传入全部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由西天取回。其实,到了唐僧取经的唐朝,佛教在中国已经非常兴盛了。在唐僧之前,有许多由汉地西行求法的人,他们在印度本土或西域各国广为搜罗佛经并带回汉地翻译流通。
比玄奘还早的取经人
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位名叫法显的僧人也曾到西天取经! 法显(公元334—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名僧,本姓龚。3岁度为沙弥,10岁父母相继去世,20岁受大戒。 隆安3年(399年),已经年过六旬的法显深切感觉到,汉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发展的需求,毅然决定远赴天竺国(古代印度)寻求戒律,改变中国佛经翻译滞后,戒律经典缺乏的状况。 法显并不是独自西行,而是和九位同伴一同向西。 他们从长安出发,经张掖,出敦煌,渡流沙,越葱岭,足迹遍布天竺各地,到过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于东晋义熙8年(412年)回国。法显取经之行历时14年,游历30余国。在他回国后到临终前的7年多时间里,潜心从事经典翻译,共译出经典6部63卷,还将自己所见所闻写成传记文学作品《历游天竺记传》(又名《佛国记》)。《佛国记》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航海记录。 法显西行取经比玄奘还早了二百多年,但法显仍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西行取经的人! 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的人
据史料记载,中国汉地第一位西行求法的人是曹魏时期的汉族僧人朱士行(203~282),三国时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禹州市)。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在朱士行之前,中国的出家人只是剃除须发而没有戒法,所以,后人认为朱士行是中国汉地出家受戒的第一位僧人。 在曹魏甘露五年(260),朱士行从长安西行出关,穿过沙漠,最后来到了于阗。于阗是当时大乘佛教集中地,藏有许多大乘佛典。在那里,他得到了《放光般若经》的梵本,共计有九十章,六十余万字(两万余颂)。但当时于阗国小乘佛教有一定的势力,小乘佛教徒对大乘经典的传播多加阻挠,因此朱士行没有能够很快将佛经带回。直到晋太康三年(282),在距离他西行求法20多年后,才由弟子弗如檀(法饶)将经送到洛阳。而朱士行本人终身留在西域,一直到八十岁时圆寂。 相传,朱士行病逝后,人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柴薪燃尽而尸体完好无损。正当众人惊异之际,一位高僧双手合十,念咒道:“你若真得道,身体亦当会灭,不必作此惊世之举。”咒语刚一念完,朱士行的尸体便应声而碎。这就是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区的“金刚不坏之身”的典故。 虽然朱士行的知名度和玄奘、法显无法相提并论,但后来的佛教学者们都给予了朱士行较高的评价,称其为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 图文来源于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