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视死如归”,死亡就等于回家,回家是应该欢喜呢?还是可怕呢?这就值得我们去省思和辨别了。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生死是循环的,转了一圈之后,还是会再转回来的。
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这是必然的。只是我们人往往愚痴不懂。
其实,死亡并不是等到要死了的时候才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会死亡。
同样的,死了以后又会再生。既然会再生,人又何必要悲伤呢?
所以,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我们要重新估定它在人生里的价值。
我从小出家,经常听历代大师们往生的事迹,他们有的预知时至,有的自我祭悼,有的先行向各方告假,诉说自己于何时要跟大家别离,也有的以死亡为游戏。如飞锡禅师倒立而亡、普化禅师游化四城门后示寂。
或许这许多佛门的故事听得太多,同时我幼小的时候出生于战乱,对于死亡,就没有那样可怕的想法了。
死亡不可怕,只是死亡的那一个刹那、那一个时刻的死法是值得计较的。
就像过去的刑法,有千刀万剐,有五马分尸,有乱棍打死,有请君入瓮,有砍头斩腰,非常残酷。现代的刑法就比较人道,让死亡不致那么痛苦,甚至死亡也可以如同睡觉一般的平常。
人是死不了的,就好像我们手上挂的念珠,一颗念珠、两颗念珠……当你拨数到一百零八颗的时候,它又会再回过头来。
生命也是如此,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就像是一颗一颗的念珠,所谓“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意义。
再说,也有的老人,觉得自己本身的“机械”老朽了,必须要更新,而希望死亡。
这就像衣服旧了,当然要换新的;房子坏了,当然要重建,人的死亡就如同换衣服,就如同重建房屋,不值得大惊小怪。
人之所以畏惧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后要到哪里去,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感到畏惧。
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后,还会再来人间,就不怕了。像我,一再认为我还会再来做和尚。因为我有这样的目标,就不觉得死亡有什么可怕。
此外,我觉得人之害怕死亡,除了不知道自己死了要去哪里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把这个身体的器官功能的停止当作是一种死亡,也就是说,身体能够活动叫生,身体不能活动、呼吸叫死。这是一般对生死的定义。
但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是不死的,它只是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而已。
就像是水,同样的水,放到冰箱,可以是冰水、冰块,加了粉,可以变成是布丁、粉圆,蒸发到天空,可以是云层……水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过。
也就是说,虽然外在流转的形体不同,但是,生命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只是因为缘分的关系,到不同空间不同示现罢了。
总之,死亡就相当于现在的移民,从这一个县城搬迁到那一个县城,从这一个国家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假如你的资本很多,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可以购买华屋大厦,一样地享受荣华富贵;假如你的资本不足,移民到另外一个区域,穷愁潦倒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在生死之前,就等于在移民之前,要先做好准备,了解自己未来的资粮丰富不丰富。
假如说,你在死亡的时候没有目标,或者也没有资粮,就好像犯了法要充军,究竟要充到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你都不知道,那当然会感到很可怕了。
另外,人对死亡会觉得可怕的原因,就是对“生”的不舍。
因为他在生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的亲人、很多熟悉的地方、很多知道的事物,甚至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财富。他觉得,这样一死,什么都不是我的了,所以就舍不得。
其实,人生不是所谓“一场空”的,在你本性里面拥有的功德财富,比留在世间上的家业财富更重要,都是你可以带走的。
也有的人害怕死亡,是担心死了以后,现生所有的关系都没有了,到了一个完全生疏的地方,这在佛门里叫“隔阴之迷”。因为换了一个身体,就等于换了一个国家、城市,所有的街道、商店、人事都不同了。
从佛门来看,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假如千千万万亿亿年地追算起来,所有世人、一切众生,谁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呢?谁没有做过我们的妻子儿女呢?
如果这样一想,其实普天下之人,不管你是哪个种族,不管你是哪个国家,不管你是哪个区域,都是有缘人,都是曾经与我有过关系的。
所以,佛教讲“因缘”、讲“缘起”,大家都生存在“缘起”里面,缘聚则生,缘灭则散,缘起缘灭。
这个“缘”的道理,才是生死的关键、生死的中心。
文章来源 | 觉悟号
图片来源 | 十愿网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