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戒疤?
戒疤,又称香疤,俗名烫香疤,是新佛教徒入教时在头顶上燃香火留下的疤痕。
烧戒疤的习俗并起源于宋代,北宋时只有三个香疤,南宋时《大明律》中规定:“私自烧伤香疤者,同谋破坏法轮寺塔令住持等人皮破例”。
这一习俗在中国汉族地区广泛流行,蒙、回、维吾尔等民族中也有实行。
烧戒疤在《中国和尚受戒·燃香疤》里记载得很详细:燃香疤的时候每燃一香疤,都要在佛像前郑重其事地发一誓愿:“所烧香疤,尔当向佛述此炉,第一香疤,敬于台光佛,并发大誓愿:愿来世得成佛时,若有众生于我法中虚诈为善男子,当来之世,于千铁围山边南天竺国中有塔,令作比丘,常扫塔事。第二香疤,敬于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并发大誓愿:愿来世得成佛时,若有众生于我法中杀害、诽谤、恶口两舌、妄语的,当来之世,于铁围山边南天竺国中有塔,令作比丘,常扫塔事。第三香疤,敬于文殊菩萨,并发大誓愿:愿来世得成佛时,若有众生于我法中不持戒的,当来之世,于铁围山边南天竺国中有塔,令作比丘,常扫塔事。”
戒疤还象征着僧人的地位
和尚烧戒疤是一种身份象征,小和尚刚进入寺庙后,会在几个月后有一个小测试,如果合格的话就会有第一个戒疤。
一两年以后如果表现良好,就会有第二个戒疤。渐渐地也会有第三个第四个戒疤。如果顺利的话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疤。但是在少林寺等大寺庙里面的年老和尚会有第八或者第九个戒疤。能够有第九个戒疤的人非常少。除此之外还有第十个戒疤。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在我国历史上有十个戒疤的人不超过五个。
古代僧人为什么要烧戒疤?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戒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至于烧戒疤产生的原因,最官方、广泛的说法是元朝有个叫志德的主持,他非常受当时的皇上重用。他在和七众授戒的过程中,点燃一支香,悬于头顶,并许诺终生信佛的誓言。这样做的目的和剃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表明自己的心志,作为一种遁入空门的仪式。志德这个和尚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是他发起的这项仪式却流传了千年。
另外一种说法,说是在蒙古兵入侵中原时,在途径城镇时会把年轻力壮的成年男子斩杀。但是面对僧人,蒙古人却会手下留情,大抵和他们首领信奉佛法有关。许多人就想披上袈裟,装作和尚蒙混过关。
但是蒙古兵对于大量增加的信徒数量感到疑惑,他们只能从和尚有无戒疤来判断信徒真伪。戒疤就像烙印一样打在头顶,一旦烧过戒疤就代表不能还俗,况且烧戒疤的过程十分疼痛。所以许多假冒和尚就浮出水面,而戒疤也成为和尚的一种身份象征。
随着戒疤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逐渐成为一种出家人身份的衡量标准。入寺的和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过考核才能印上一颗戒疤。这时的戒疤已经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刑罚,而是一种奖励了。戒疤除了印在头顶上,还有会烙刻在手部等位置。戒疤一般有三、六、九甚至十二颗,但很少有和尚能得到十二颗戒疤。这是僧人以肉体受苦的方式,来表达内心对信仰的虔诚。
不过烧戒疤这种仪式过程痛苦,是用真实的艾绒焚烧出来的。后期若是不好好护理,很有可能会侵害大脑神经,造成视力弱化等病状。介于烧疤戒的一些负面危害,中国佛教会把这项活动废止了,而戒疤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被僧人们保存。
虽然元明清时期戒疤非常流行,但是在1983年12月《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僧人便没有了戒疤。所以现在的僧人很少有戒疤的。
其实烧疤戒这项活动,就是为了表达僧人一心向佛的决心,僧人接受这样的措施,也是有勇气的一种表现。但若是心中已有佛祖,不管有无疤戒,都无法撼动他的诚心,也就不需这些形式化的仪式了。
图文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