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城隍庙位于台湾嘉义市东区吴凤北路168号,城隍庙自古以来即是嘉义当地民众的信仰中心,也是台湾唯一拥有州城隍「绥靖侯」封号的县级城隍爷。由泉州溪底派匠师王锦木(公元1909年-1996年)主司重建的城隍庙,拜殿之八卦藻井、正殿步口及次间看架斗栱,不用一钉一铁,全由榫卯构成,匠艺可谓巧夺天工。庙内的凋刻、彩绘、泥塑等均深具文化价值,尤其是交趾陶的「拚场」,犹如建筑技艺竞赛,让不同流派的特色同时展现。庙内更保有全台唯一一座以接榫技巧打造的原木立体3层凋刻「八狮座」武轿,凋工细腻传神,相当难得。
嘉义市城隍庙历史
清代初期台湾共设一府三县管辖,其中诸罗县辖区涵盖台南市新市区以北大半个台湾岛,县治设在诸罗山(今嘉义市),并于康熙43年(公元1704年)兴筑木栅城,是台湾第一座城。康熙54年(公元1715年),诸罗知县周锺瑄兴建城隍庙,乾隆30年(公元1765年)城隍庙重建,后来历经多次民乱、抗清事件,诸罗守城有功,钦差大臣沉葆桢(公元1820年-1879年),奏请朝廷加封城隍爷,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由光绪皇帝敕封嘉义城隍「绥靖」,而有绥靖侯之称,是台湾唯一加封尊号的县级城隍爷,后因显降雨神蹟并颁「台洋显佑」匾。现今的嘉义城隍庙,是公元1937年重建,共有三川殿、拜亭、正殿、后殿四部分,后来后殿改成今日高楼建筑样貌,2015年列为台湾古蹟。
嘉义市城隍庙古迹
1、「台洋显佑」匾额 「台洋显佑」匾额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嘉义地方大旱,嘉义知县罗建祥(生卒年不详)祈雨不应,适逢嘉义城内民众迎北港妈祖入城,遂前往迎请与嘉义城隍庙、东门龙神庙共同祈雨,隔日立降甘霖,台湾巡抚刘铭传(公元1836年-1896年)上奏光绪皇帝颁赐嘉义城隍庙「台洋显佑」匾额悬挂于正殿,以显神蹟。
2、拜殿八卦藻井 拜殿的八卦藻井为着名溪底派木匠王锦木(公元1909年-1996年)的作品,不用一根钉子而全由榫卯接合而成眩目的结网斗栱,充分反映出他在木凋艺术表现上的尊贵与富丽特色。在藻井四个角落各有一隻蝙蝠,取其谐音象徵「赐福」。有趣的是,整个藻井的108个人偶装饰当中,在弥勒佛、仙女或武将等凋像之间,还藏了几个穿西装、打领带、翘鬍子、戴高帽且拿着拐杖的外国绅士。
3、交趾陶拚场创作 精美交趾陶作品城隍庙拜殿的水车堵左右两侧以及横樑,共有3大幅精美交趾陶作品,分别为台湾第一位交趾陶艺师叶王(公元1826年-1887年)传人林添木(公元1912年-1987年),和人称「尪仔福」的洪坤福(公元1865年-1945年)传人陈专友(公元1911年-1981年)「拚场」创作,特别是横樑「至诚前知」匾下方的交趾陶,林添木、陈专友各完成一半,是罕见的技艺拚场,作品细腻传神、价值非凡,而且作品下方有「林添木」的落款,代表当时作品完成后受到耆老评选较优,也赢得庙方给予额外奖金之意。
4、「八狮座」武轿 「八狮座」武轿放置在2楼展式的「八狮座」武轿,早期为城隍爷出巡座轿,是城隍庙镇庙之宝。1916年由20位唐山师傅以阿里山的白杨木凋刻近2年时间完成。神轿打造时未使用任何钉子,轿前两支龙柱为原木立体3层凋刻,轿身有文武判官、牛马军将、七爷八爷、日夜游神等共32尊神像,凋工细腻传神,为台湾唯一「八狮座」武轿。
5、三川殿廊牆石凋 三川殿廊牆石凋三川殿廊牆石凋城隍庙曾在日治时代昭和年间修建石凋装饰,其中位于三川殿两侧廊牆的石凋,是由着名的泉州惠安蒋氏家族匠师蒋文华、蒋银牆、蒋锦记(生卒年不详)以及鹿港施天福(公元1911年-1980年)共同完成,特别是「点龙睛」、「治虎喉」精凋细琢、活灵活现。
6、日文和歌对联 日文和歌对联城隍庙正殿左右,各有一幅用交趾陶製作的日文和歌(日本诗歌)对联,是台湾寺庙中唯一的一副交趾陶日文对联,于日治时期设置,是当时为保存城隍庙免遭毁灭,信徒及士绅希望和日本政府打好关係所作,见证寺庙为了保存信仰而迎合统治者的无奈。
7、诸罗知县周锺瑄神像 诸罗知县周锺瑄神像嘉义城隍庙神龛最前面一排,供奉一尊造型为穿戴清朝官服、官帽的神像,为康熙53年至康熙58年(公元1714-1719年)任职台湾府诸罗县知县的周锺瑄(公元1671年-1763年),任内曾主修《诸罗县志》,因赈饥、修学、创城、轻税等为政有声,并捐俸创建城隍庙,去职后民众感念其德政,遂刻肖像于后殿右厢奉祀,后来移至正殿神龛,是少见供奉清代地方父母官的例子。因见证嘉义及城隍庙发展历史,2014年登录为嘉义市古物。
8、正殿上的大算盘 正殿上的大算盘高悬于正殿天井下方横樑上的大算盘,是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信徒叩谢神恩所捐赠,悬挂大算盘的意思,是表示城隍爷会将每个人一生的善恶,精打细算得清清楚楚,让人看了不敢做坏事。
嘉义市城隍庙地址
台湾嘉义市东区吴凤北路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