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将至。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最主要还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但清明并非只有阕阕凄风苦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哀思,也有“好风胧月清明夜,遥听弦管暗看花”出游踏青赏花的大好时光。
这个癸卯年清明,在遵照传统祭扫之外,我们还能为逝去的亲人做些什么呢?
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能利济逝者,助其离苦得乐、速往莲邦,也以此善缘,慰藉生者,集资净障、植解脱因。
01 · 爱,是一直记得
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佛弟子身处传统与现代、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之间,虽然佛经里并没有提到过清明节,但佛教里的孝亲报恩、修善回向等思想,却与之深深契合,遥遥相应。无论是否为佛弟子,都可以从中收获一些慰藉、得到一些启发。
02 · 两种“孝”,皆是感恩
在佛教看来,孝分为两种。
一种是世间孝
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孝顺”。在世俗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像父母亲人那样,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祝福和牵挂。“百善孝为先”,生而为人,应当感念父母亲恩。
另一种是出世间孝
清明节这一天里,无论是佛教还是传统民间信仰,在知恩报恩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佛教提倡“上报四重恩”,四恩指的就是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和三宝恩。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门中的“孝”范围很广,凡以戒恶修善之心,行世间出世间之事,便是行孝。孝德不光是检验人品的标尺,更是觉悟成佛的根本。
修行人往往通过劝喻修行、超度回向的方式,希望众生都能修行解脱,得生善趣,毕竟安乐。
03 · 怎样才是佛弟子
如理如法的祭祀方式呢?
修善
善恶无关外境,存乎自心。佛弟子应看护好自己的身、口、意,以戒为师,防恶止非。
佛教的“十善业道”里讲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这其中的每一条都蕴含着无量的功德。
茹素
“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正信的佛弟子,不应以顺应民俗的理由而去杀生,若由此造作杀业,使祖先受殃累,冥阳两损,对先人对自身都有害无益。
祭祖时,我们理应准备如香、灯烛、水果、鲜花、糕饼等供品,勿用荤食、烟酒等减损福德。
礼拜
感恩祖先的福荫,感恩父母的养育;向祖宗汇报自己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忏悔自己的过错;断恶修善,精进修行,光宗耀祖。
念佛诵经
印光大师开示说:“亲没,则代亲笃修净业,至诚为亲回向。心果真切,亲自蒙益。若未往生,可即往生,若已往生,高增莲品。”
在清明节,最好的孝,就是做功德回向祖先,既然佛弟子日常都提倡用不杀生等做功德,清明最好能吃素,这样功德更大。
我们还可以以他们的名义行布施之法,帮助有需要的人,将功德回向包括先祖在内的所有一切有情众生,能够早日脱离苦海,成就无上菩提佛果。
佛弟子还可以通过斋僧、斋戒、诵经、供灯、放生等善行来为逝者做功德回向,形式各别,重在心意。
佛法是心法,法不外求,只问自心。唯有从自心流露出的善念与善行,才能让亡者真实受益。
其实,作为佛弟子,不一定要到清明节才想到祖先,在往后人生中的每一天里,我们也都可以忆念众生的恩情,善待身边的亲人,行孝报恩,修善回向,在平凡的日子里惜缘惜福,将这种慎终追远、慈心向善的精神力量传承下去。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