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南延平郡王祠

台湾台南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于台湾省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152号,是台湾超过百座以上主祀郑成功的庙宇中,也是唯一由官方兴建纪念郑成功的专祠,祠中还珍藏包括沉葆祯建祠奏请书、光绪元年准建祠圣旨及追赠「忠节」諡号谕旨全文等匾额、诰命箱,深具历史价值。园区内的郑成功文物馆,则为国内展示郑成功时期历史文化及文物之重要场所。

台南延平郡王祠历史

延平郡王祠建于明永曆16年(公元1662年)后,主祀开台圣王郑成功。因明郑灭亡后,民众感念郑氏来台驱荷,开疆拓土,因此立「开山王庙」祭祀,其名称中的「山」暗指台湾,隐喻郑成功为开台圣王之意。清同治13年(公元1874年)台湾发生牡丹社事件,日军藉机攻打台湾,清廷派福建船政大臣沉葆桢(公元1820年-1879年)到台湾筹办防务,奏请专祠赐谥(即大臣死后,天子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并改开山王庙为延平郡王祠,列入春、秋祀典,成为清朝时期最早官祀郑成功纪念祠。清光绪21年(公元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据台,再将延平郡王祠改为开山神社。民国52年(公元1963年)重建成现今样貌,并于每年4月26日中枢祭祀,也是台湾唯一由官方兴建的大型纪念郑成功之专祠。现今样貌为民国52年(公元1963年)所动工改建,民国99年(公元2010年)登录为台南市第9座历史建筑。

台南延平郡王祠特色建筑  

三进双护龙建筑格局 三进双护龙建筑格局延平郡王祠现貌为改建的钢筋水泥华北式建筑,大门为独立建筑入口,上方高悬「明延平郡王祠」,依次为照壁、石炉,及日治时期日本人改为「开山神社」所留下的鸟居(台湾光復后改建为牌坊)。接序为三川门,门上的「前无古人」匾额道出后人对郑成功的敬仰之情。三川门旁石阶嵌入光绪1年(公元1875年)的「奉旨祭祀」石碑,台阶为花岗石材,山门内有许多诗词对联木匾,内容多为古今人士赞颂之词。中庭与东、西庑,奉祀郑成功文臣武将牌位、仪仗等。后殿有3个祭祀空间,中央太妃祠供奉郑氏母亲田川氏的牌位,左右分别为明末殉国的宁靖郡王祠,及郑成功之孙郑克?(公元1662年-1681年)之监国祠。   忠肝义胆牌坊 日治时期的石质鸟居「忠肝义胆」纪念牌楼延平郡王祠园区内最具民国元素的建筑,为民国36年(公元1947年)国民政府将日治时期的石质鸟居,拿掉了最上方的横樑,并放置青天白日徽,改建成「忠肝义胆」纪念牌楼,由白崇禧(公元1893年-1966年)题字对联:「孤臣秉精忠五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七鲲拓土莫将成败论英雄。」

正殿郑成功塑像

正殿郑成功塑像延平郡王祠正殿中间的郑成功塑像高达2.1公尺,为台湾当代知名凋塑家杨英风(公元1926年-1997年)根据省立博物馆珍藏的画像,于民国50年(公元1961年)所完成,塑像栩栩如生肃穆庄严,目光锐利表情坚毅,塑像有别于传统配戴兵器的造型,以文官服饰、轻鬆的手部摆放,表现出怡然舒坦的姿势,胸前服饰上的金龙,更衬托出高贵的帝王气势。

奉旨建祠诰命箱

奉旨建祠诰命箱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沉葆桢奏请将原先开山王庙改建祠为「延平郡王祠」,并列入国家春、秋祀典,当年皇帝批准的建祠圣旨,装在金黄色刻有9条金龙,体积65乘48乘34公分的「诰命箱」内。目前诰命箱及復刻版的圣旨内容,均挂于正殿内,真迹版圣旨则由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

沉葆桢对联

沉葆桢奏准将开山王庙改建为延平郡王祠后,初建之际正值推动开发台湾后山重大政策时期,因此闽台官员群集,沉葆桢建祠时率先题下脍炙人口的名联:「闢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木刻对联现置于正殿两旁。同治12年(西元1873年))的「独奉圣朝朔,来开盘古荒。」对联由郑成功文物馆收藏,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颂扬郑成功母亲的「值明运穷时故英灵不毓中土,闢炎荒创局惟烈母乃生奇儿。」对联则放在后殿太妃祠郑母田川氏牌位两旁。

郑成功文物馆

前身为台湾史料馆,日治时期昭和7年(公元1932年)原设于安平古堡内,后来改称台南市历史馆,之后迁至赤崁楼,民国52年重建延平郡王祠时,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兴建新馆于现址,并增加馆藏,馆旁保留着早年的古炮,因郑成功治台时间不久,馆内珍藏的文书史料,还包括与台南相关的陶瓷、木刻、文书、货币、帐单、兵器、画像、拓本、明清官服等均有。

郑成功石像

位于延平郡王祠外面庭园裡的郑成功石像,重达200公吨,材质使用大陆泉州最着名、俗称「泉州白」之花岗岩龚石凋塑而成,民国97年(公元2008年)由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所赠。

台南延平郡王祠地址

台湾省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152号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