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
都会遭遇身边亲友的生死离别
这种时候特别需要仰赖三宝的护佑
也会按佛教的方法为逝者做超度
可“超度”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我们又能如何更好地帮助逝者?
值此清明将至之际来聊聊“超度”
“超 度”
壹
■ 生命的四个阶段
一些民间观念认为,人死后即是鬼,而且一直就是鬼的状态。
而佛法则将有情的生死分为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其中“生有”是指刚出生的那一刻;
“死有”是指刚去世的瞬间;
“本有”则是指出生后、临终前的时光;
“中有”(也称“中阴”)是指离世后,等待开启新一世生命的时间。
只要还没从轮回中解脱,大部分众生都会在六道中反复经历这四个阶段。
除了功德资粮完全具足,而立即投生天道,甚至直接往生净土者;又或者恶业极重,立即投身饿鬼道或地狱道者,其余众生亡故之后大多会处在“中有”状态。
这一状态以七天为一周期,最多保持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所谓的“七七”。
此阶段的众生,都会根据生时的习惯所产生的善、恶业力,决定此状态时的形色,以及之后的投生之处。
如据《大宝积经》卷五十六载,将投生畜生道的,在中有阶段其色如烟;将投生饿鬼道的,其色如水;将投生人天的,形如金色……上述各种中有皆具神通。
而超度的对象一般指的便是处于“中有”阶段的众生。
影响去向的因素
贰
佛教认为,影响“中有”阶段投生去向的因素除了习惯、业力,还有心念。
■习惯
诸菩萨佛、高僧大德都一向勉励我们抓紧念佛,为的便是让我们养成习惯。临命终时,心中一念,阿弥陀佛即来接引。
这就像是砍倒一棵大树,倒下时方向也多为向阳的那一面(向阳生长,质量较重)。
然而“习惯”早已决定,无法更改,但业力和心念尚且还有变更的机会,而这便是我们能帮助逝者的地方。
■ 业力(七七日内最直接)
《地藏经》云:
在“七七”之内为逝者行诵经、布施等善行,最有机会帮助到逝者积累善因,投身善道。
按照民俗,亲友都要为逝者操办白事,常有大操大办、杀生备酒之举,此举于佛教而言实则是对逝者的一种拖累。
如《地藏经》云:
如果真心想帮助逝者,可以选择以逝者的名义,科学理性地放生;如不便放生,也可以通过素食进行“餐桌放生”。
如果已经超过“七七”,逝者已经投生六道,虽然已不能改变其投生的去向,但也能改善其福报。
就好比,有的流浪狗有幸遇到被好心人收养,有人突然中大奖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
需要提醒的是,佛法普度的对象其实主要是在世者,如果逝者生前不信佛,也不了解佛法,没有那个心行的基础,临时抱佛脚虽有一定帮助,但毕竟不如提前准备的可靠、得力。
所以,要为逝者做更好地超度,即使不能引导其生前学佛,也可以在其临终前、意识还清醒的时候教他默念佛号,如此则种下善根,一定程度上缓解临终时身心上的苦痛。
■ 心念
《楞严经》云:
这里的“情”可以简单理解为对家属及五欲的贪着,“想”即心念。
在“七七”日内,尚未完成投生的众生对外界还是有知觉的,此时如能对其加以引导,令其心念去染趋净,也可以帮助其投生善道。
如在“超度”佛事中亲临现场,在法师为其诵经、施放焰口的同时,也可以在心中至诚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并回向逝者,以期令其心慕莲邦。
这就如同自己轻轻撞钟,只有低低的声响;而集合自己、僧众、以及三宝的力量重重地撞钟,不仅雄浑洪亮,更有绵长的回响。
此外,如能于此间对佛法生起信心,笃信自己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帮助到逝者,能够带他平静安详地走过死亡的恐惧和混乱,那么对于生者而言,也是莫大的宽慰和鼓舞。
来源丨上海玉佛禅寺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