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知识
同一问题经书中为何有不同说法?
常诵佛经的人可能会发现,佛经中有时,也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如有时候要求人们要观想,有时候又说不能执相,甚至有些佛经翻译版本都不尽相同。
常常有人因此而产生困惑,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是佛经上“弄错”了吗?
01
会有不同的
理解、判释?
印光大师开示:
印光大师讲得很清楚明白。同一部佛经,古代高僧祖师,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在判教上可以有别、圆、终、顿的分歧,也可以有因缘、观心等不同角度的解释。
从解释经典的角度上说,有些解读当然就远离佛经本意了。但是,虽然与佛经本意差距很大,只要不离心法,却也都可以利益一部分特殊的根基,也同样是可以辅助佛经的教化的,让他们可以因此找到修行的道路。因此这样的解读,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不应该按照解读经典的通常思路来规范它们,随便删改。
我们应该谨遵智者大师“经富论贫”的开示,充分认识到佛经解读的无限开放性,避免凡夫执一非余的错误习气。
在个人修学中,不妨坚持与自己最为相应的某宗派、某位祖师的佛经解读,但要避免以此解读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排斥其他不同的解读。毕竟,众生根性不同,其他不同的解读,可能也同样符合佛意,甚至可能对其他众生更为对机。如能全面研读学习有代表性的各家注疏讲解,对佛经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深入,这对于弘法者来说尤为必要。
02
深入经藏
就阿弥陀佛因地时于世自在王如来前的发愿而言,《无量寿经》和《大宝积经》是四十八愿,《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是二十四愿。《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是三十六愿,而一些梵文版本则是四十六愿。有些经中,就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住世的期限,其说法也不尽相同。
但我们却不能说谁对谁错,通达大乘佛法的人都明白,佛经有不同说法非常合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由此进一步深入经藏,理解领会,指导修行。
同样的道理,因为佛陀是观待众生的根机而说法,所以就会有多种说法。
所以,佛经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是为了方便大众理解,只有精进、用心修习,如祖师所言般“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才能明悟其中深意,最终开悟,证得无上菩提!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