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禅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湖坝西4公里的佛手山。千年古刹“天齐禅寺”是关东地区最早的一处汉传佛教道场,始建于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以前,当时寺名为“天齐庙”。不同于内地同名的“天齐庙”,在殿堂供奉的不是东岳大帝而是西方三圣法相(据民间传说这与那年佛手山突发山火瞬间被西方三圣护佑而熄形成今日可见奇石嶙峋的缘故)。该寺院名声显赫是在公元1682年清康熙帝东巡吉林乌拉,板山(今佛手山)设坛遥祭长白山,御笔“佛手擎天玉柱、高僧功与天齐”之后。
随着清军打败明朝平定中原,中华疆域再次步入盛世。以满清皇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从多元化的山神图腾敬畏,升级到了单一神格化的“长白山神”崇拜。关东广袤旷野传统的渔猎、农耕、畜牧交织形成的人类文明与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萨满文化,熔铸成了长白山文化。受汉族的山川地理及堪舆风水学说的影响,清圣祖康熙皇帝为了证明华夏一统、五族一家,派人对长白山脉的走向、形势、地络、隐露都作了详细调研考证。据《吉林通志》上所记载的康熙就长白山的一篇御制文表述,康熙皇帝认为,从古至今堪舆家论讲山脉九州,都说北岳华山为“虎”,东岳泰山为“龙”,地理家们也有“泰山特起东方,张左右翼为障”之说,但都没有追根溯源之论。“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长白山乃九州之龙脉,中原泰山之龙脉也是延续于此。由此,实现天下一统的康熙皇帝认为,爱新觉罗氏能够君临天下,全是长白山龙脉福祉辅佐佑护所致。为了感谢天地和长白山的恩泽,康熙皇帝于是效仿中原皇帝封禅泰山之举封禅长白山,从而拉开了清王朝对长白山长达二百余年的祭祀活动的序幕。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圣旨:“长白山发祥重地,奇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以昭国家茂膺神贶之意。” 并诏令大臣觉罗武木纳、一等御前侍卫费跃色和一等侍卫赛护理等代替皇帝祭拜长白山神,从这年起清廷便将长白山周围作为神山封禁起来。次年,康熙皇帝封禅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以求长白山之神永保国家千万世无疆之盛。康熙十八年以后,望祭长白山神的祀典,交由宁古塔将军管辖下的大乌拉地方官员在吉林乌拉城以西的板山依典进行。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首次巡视吉林乌拉,除祭祀长白山神、拜谒祖陵等内容之外,更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据《吉林通志》记载,康熙一行威仪浩荡,由京城出发,经盛京巡行吉林乌拉地方,于三月二十五日到达吉林乌拉(今称吉林市)。三日后,在板山(今小白山)的松花江畔搭棚设坛,举行望祭长白山祖先的仪式,“行三跪九叩礼,以系祖宗龙兴之地也”。祭祀大典之后,康熙皇帝又择吉日良时,沐浴焚香,在当地军政要员的簇拥下,携太子并王公大臣一千零八骑,驾临板山唯一的建自唐朝年间大乘显教(汉传佛教)塞外正修道场“天齐庙”敬香问道。胸怀“华夏一统、五族一家”的政治信念,康熙大帝一改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对汉传佛教采取限制政策。尤其对明末隐居山林的高僧更是尊重有加,但凡大德高僧皆有意迎请,重返京师者众多。此时,驾临半山处的天齐古庙,仿佛置身于空灵的净土。庙堂之上“心经”如歌,山门远处信众如织,康熙感怀高山深处尚有高僧大德教化众生子民、护佑社稷江山,仰望山顶处若隐若现的奇石酷似佛手,御笔书就“佛手擎天玉柱、高僧功与天齐”。赐山名为“佛手山”, 敕封古刹“天齐庙”为“天齐禅寺”。自此,朝廷永著祀典遥祭长白山之神大典成为清朝祖制;几经论证相中的“龙兴之地”吉林乌拉城西郊的板山,也因“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建造了“望祭殿”遥祭长白山神,小白山由此得名。
佛手山天齐禅寺地址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湖坝西佛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