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护国寺

甘肃嘉峪关护国寺

嘉峪关护国寺始建于明代。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建嘉峪关城。明正德元年(1506年)以后,在关城东面广场北侧(现今东闸门内)自西向东陆续修建有护国寺、财神庙、相子庙、鲁班庙、老君庙、马王庙等十多座楼观庙宇,鳞次栉比,香火旺盛。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陶千驻守嘉峪关时,曾与护国寺住持禅僧性恺发动众人捐资重修,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2年)刻石碑记载,并鼓励后人继承发扬此等善举。 护国寺因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影响,寺院屡遭战乱和风沙破坏,护国寺原址荡然无存,一直荒芜。党的宗教政策后,在嘉峪关市政府和宗教局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信众的努力,再一次重建了古佛教道场—护国寺。

1992年6月,由酒泉法幢寺融照老和尚的弟子方大隆、殷明福等人带头,经多方共同努力,于1993年春在原址动工。同年八月十五日落成并举行佛像开光法会。大殿为仿明清建筑,五开间,寺院建筑包括送子观音庙、地藏殿、观沙洞等,还有山顶上的三座凉亭。

1999年护国寺筹建组成立,更名为护国寺管委会。后因上院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上级宗教局批示后,决定在兰新西大桥北侧修建护国寺下院,寺院占地27000平方米,投入资金300多万。 现护国寺有两处:一处位于嘉峪关市峪泉镇黄草营村,为“护国寺上院”(1993年建,面积约9000平方米);一处位于西大桥西侧兰新西路66号,为“护国寺下院”(1999年建)。

护国寺下院的建筑依然为仿明清式。寺院有7米高铸铁宝鼎2个,同时迎请了3尊6米高的贴金铜佛,18尊3米高的贴金铜身罗汉,1尊6米高的贴金铜身倒坐观音圣像,2.7米高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千手观音圣像、地藏菩萨圣像、弥勒圣像、伽兰圣像各1尊,使大殿显得庄严肃穆,见者无不敬仰、赞叹。 道戒法师二十多年来,坚持亦农亦禅的修行生活,同时以慈悲之心关注慈善事业,当得知汶川、陇南地震的情况后,他带领众居士四处奔走,筹集善款、棉衣、棉被等物资捐献给灾区。 今日的护国寺晨钟暮鼓,梵音缭绕,除常住僧尼外还恭请高僧大德担任本寺名誉方丈和佛学导师为四方信众弘扬佛法。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