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寺位于甘肃东部秦岭山脉西端的甘谷县大像山上。
姚秦弘始三年(公元401)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从凉州东入长安之际途经于此,一时渭河流域佛风日盛,“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文旗峰,频临渭水,环境清幽,山势峻拔,气宇雄伟,姚秦择地开居,营宇立像,于此峰上雕凿高达23.3米石胎释迦牟尼佛石窟(又一说该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增建寺庙,佛事广宣,文旗峰因大佛而闻名。又因佛祖乘象入胎而降生,故名大象山(文革后改为“大像山“),俗称大佛爷山。大像山又名石窟寺,该石窟与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遥相呼应,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盛唐时期,佛法鼎盛,禅者仅以道法相授,多居岩穴,大像山也开凿多处禅窟。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禅宗一花五叶,宗门多杂,马祖道一禅师,不拘旧制,开创丛林,以安禅侣,其法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清规,经唐末五代,宋元,数百年之久,丛林之制日臻完善,禅者集中居住,修证自性。明朝初年,僧人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推行佛法,大像山以西的金仙寺石窟,华盖寺石窟等石窟寺群,合称为大像山永明寺,设立十方丛林。当时永明寺为伏羌县(今甘肃甘谷)二十四大寺之首,自此全县佛教以永明寺中心,临济宗风,兴盛不衰。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兵燹毁于一旦,又随之县城东西南北四大禅院的兴起,永明寺临济丛林之制式微,释儒道三教各踞石窟传教修行。 清末民初,佛教净土宗念佛法门,发扬光大,信众甚多。民国36年古历润二月永明寺方丈敬玄大和尚, 在永明寺(今无量殿)设立戒坛,礼请十方大德,举办传授大戒法会,全国僧俗二众受戒者三百余人,戒期五十三天。声势浩大,盛况空前,法事清净,戒律精严,盛及一时。十年浩劫永明寺未能辛免于难,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甘谷佛教协会成立,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永明寺被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身为佛协理事的本逢法师感于永明寺有名无殿,恩师重托。和师弟本和法师,徒弟觉来法师 带领四众弟子,收回了大佛,财神殿,灵岩寺,三圣殿等部分残缺的石窟和破旧的殿堂,于一九九二年依山势破土动工,举行大雄宝殿奠基仪式。三年来经诸山长老,各地信众的帮助和本寺僧人来的努力, 于九四年先后建成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客堂,斋堂,丈室,影堂,伽蓝殿,祖师殿 ,大雄宝殿等,在这期间香港圣一法师应邀来寺弘法指导,捐款十多万元。在缅甸华侨傅凤英居士的护持下,请来了六尊缅甸汉白玉佛菩萨造像,更显陇上名刹之宝光。九五年三月举办了隆重而庄严的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和居士菩萨戒传授法会,参加者千余人 ,从此永明寺又怀复了丛林之制,佛像庄严,殿堂整齐,佛事兴隆,香火鼎盛,仰慕者络绎不绝,皈依者数以万计,常住僧众五十余人,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佛教人才,盛况前所未有,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座汉传佛教正规的禅净双修,念佛为主的十方道场。
永明寺作为甘谷的佛教中心,在全国佛教界都有很大的声誉和地位。现今常住僧众二十多人,刻苦学习,修行精进,清规戒律,如法行持,寺院晨钟暮鼓,经声佛号,香烟缭绕,每年四月八佛诞日,盂兰盆都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一派清净庄严佛国圣境,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嘉木样. 洛桑久美. 图丹却吉尼玛活佛视察工作时指出:“永明寺举办两次三坛大戒法会,为甘谷增了光,成为全市宗教工作的亮点,更是全省宗教工作的亮点”。永明寺凭借大像山的奇特秀丽,古佛的善佑,高僧的修持和信众的虔诚,将成为最辉煌的陇上名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