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宫位于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山麓,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终归隐之所。玉蟾宫是道教在海南唯一的合法庙宇,被道教奉为“南宗宗坛”。玉蟾宫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由祈求平安的慈航殿、和合姻缘的月老殿、嘱照本命的元辰殿、开启智慧的文昌阁、健康长寿的药王殿、发家治富的财神殿等近20座殿堂组成。建筑结构完整、风格鲜明,系统地展现了道家主题文化特色。殿宇美轮美奂、雕刻精妙绝伦,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南宗宗坛的道脉渊源
南宗兴起于两宋时期,是以内丹修炼为主,以雷法行持为辅的道教宗派。放在宏观道教史的角度来看,南宗以义理精深、修持真实的内丹学,充实、改造南方以符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道教,体现出宋以后道教发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在文化上具有强健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神仙不仅是信仰的对象,同时也是修行的目标,是通过修行所能够达到的超凡入圣的境界。由凡人修炼成神仙,必须有一整套方式方法。在道教史上,这套方式方法有些是各个时代都通行的,如积功累德、信仰三宝等,也有些具体的修炼技术,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如秦汉时流行祭祀求仙,魏晋时盛传外丹、服气等方术,自唐宋以后,则以内丹修炼为主流。盛唐至五代时,内丹修炼方法不仅受到各派道士的日益重视,而且也受到教外养生家的重视,创作出许多探讨内丹修炼方法的诗词、歌诀。而内丹学发展的一个公认的划时代标志,是南宗初祖张伯端所撰写的《悟真篇》。这部由系列诗词组成的内丹经典,既排解了内丹学与各种修炼杂术的纠缠,使内丹学从不胜枚举的方术中凸现出来,也从理论上使内丹修炼升华为性命之学,即关于身心健康的体系化学说。
南宗与北宗一样,都出于神仙钟离权、吕洞宾以及刘海蟾的传授。张伯端的《悟真篇》丹法,经四传而至白玉蟾,不仅其性命之学得到继承和发展,而且与当时南方流传甚盛的雷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教区教团予以推广,使内丹学的发展依托于更规范的宗教组织、传度形式,从而创建作为一个道教宗派的南宗。元明时期,南宗主要是作为一个丹道文化体系在教内外流传的,虽然南宗的传衍不及北宗全真派隆盛,但由于南宗丹道文化的影响广泛而且深远,所以自宋末元初以降,教外学者如虞集等人,就以南宗与北宗全真教派对称,以同出钟吕而宗分南北,彰显南宗丹道文化的影响。
南宗宗坛是道教金丹派南宗宗坛的简称。道教金丹派南宗就是一个以修炼内丹为主的道教宗派。在道教中,修炼内丹的宗派有北宗、南宗之分。北宗以王重阳为代表,其道派称作全真道;南宗以白玉蟾为代表,其道派就称作金丹派南宗。按照历史记载,金丹派南宗的第一祖师是张伯端,后来,他将秘法传给了石泰,石泰传给了薛道光,薛道光传给了陈楠,陈楠传给了白玉蟾。
到了白玉蟾的时候,来拜他为师的弟子很多,逐渐形成了组织。就历史来看,白玉蟾在传播金丹派南宗方面所做的贡献最大。所以,金丹派南宗的实际创立者是白玉蟾,而他又是因为母亲在文笔峰梦蟾蜍而降生,晚年又在文笔峰盘古蟾修炼成仙,因此海南文笔峰玉蟾宫才有“南宗宗坛‘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