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鸿山寺

福建厦门鸿山寺

鸿山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中段鸿山之麓,故名“鸿山寺”。鸿山海拔92.9米,与虎头山对峙,下有古道径穿时朝隘口——镇南关。峡峪南北劲风交流,每当雨季,横风穿雨,两丝交织,乃有“鸿山织雨”奇观,列为厦门八大景之一。近代拆关改建公路,“织雨”奇观随之消失。 鸿山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古道旁的小寺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漳州南山寺喜参和尚应请主持该寺,募资重建,殿堂初具规模。后喜参和尚住持并重修南普陀寺,鸿山寺亦归属南普陀寺共管。1924年,转逢和尚献南普陀寺为十方丛林,鸿山寺纳为南普陀寺下院。

抗战期间,厦门沦陷,鸿山寺一度荒废。1949年后,修明法师住持该寺,重修寺宇,并组织念佛会,吸收男女善信参加,法事颇为活跃。1958年,厦门佛教实行并寺集居,鸿山寺弃置,由房管部门按管,分配居民进住。1985年,经地方政府批示,迁出居民,并批拨土地三千多平方米作为扩建寺宇用地,1986年,新加坡龙山寺华籍僧人广净法师、妙华法师募集巨资,翻建寺宇殿堂院舍,规模毕具,焕然一新,现住僧众十多人。

鸿山寺后,旧有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还有天启二年(1622年)福建都督徐一鸣、赵颇攻剿“红夷”的石刻碑文。碑文六行60个字,楷书。红夷即荷兰殖民者,他们曾派兵船侵扰闽南沿海厦门等地。徐一鸿等抗击红夷后,登鸿山游览,题刻纪念,留我国人民反抗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侵略的重要史料。寺后“嘉光寨”三字为郑成功所书。这此历史文物古迹,列为厦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以来,山麓辟建鸿山公园。古寺与公园相得益彰,日益隆盛繁荣。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