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天宁寺

浙江省衢州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南街,系古代浙西佛教中心。梁天监三年(504年)由高僧卧云禅师创建,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该寺原名“吉祥寺”,唐玄宗 时改称“开元寺”,宋朝曾更名为“报恩光孝寺”,后赐名为“天宁万寿禅寺”。直至1926年重建后,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林森手书“天宁古禅寺”横额,始得 今名。

天宁寺历代高僧辈出。唐末有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于此,完成禅宗大著《宗镜绿》100卷,禅净兼修,后世尊之为莲宗六祖,圆寂后,谥号 “智觉禅师”,因禅师之名故天宁寺在当时亦被称为“永明禅院”。宋朝有一金华圣者住于寺,因有灵异事迹,封号“定光古佛”。他平日来往于街巷之间,衣锦 绣,乞铜钱,买猪头充馔,人称“猪头和尚”。大师肉身坐化漆布,虽遭大火,而其体巍然独存,信众甚广。1923年衢县佛教会成立时,近代高僧弘一法师 (1880-1942年)曾来衢主持其事,赠送玉佛及大藏经,设立读经会,弘扬佛法,且专研四分律,使南山律宗得以复兴,成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衢州传教 会会址后来即设在天宁寺。

天宁寺在明、清两代屡有毁建,并不断拓展其规模。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寺中殿堂楼阁共计19座,建筑宏伟,气象万千,计有山 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定光古佛殿、子孙堂、客堂、禅堂、齐堂、方丈室等,园林设施一应齐全。其规模之大,雕塑之精可与灵隐寺比美,与常州天宁寺 刘名,实为浙西一大古刹,亦为衢州地区佛教活动中 心。天宁寺内文物甚多,相传有三宝:一为独木雕成巨大阿弥陀佛像,重达千斤;二为独块巨型青石板供桌;三为大雄宝殿柱刻明朝大书法家祝枝山手书对联。其他 珍贵文物主要有:山门上“闻声彻悟”四个大字,系明末僧如海所立,为文徵明手笔。大雄宝殿清圣祖康熙御书朱熹诗碑,上书“齐木生夏凉,芳蕤散秋馥。未觉岁 时寒,扶疏方绕屋。”字为行草,前有“渊鉴齐”长印,末有“康熙宸翰”,“敕几请宴”二方印。定光古佛殿殿柱有清衢州知府汤俊联:“是金刚不坏身炼骨修心 顿超浩劫,惟般若种子丐钱衣乡同证如来”。宋龙图阁直学士、铁面御史赵抃作《光孝禅院真身定光如来赞》:“散娃初来似狂走,盘餐一日一彘首。逆行坐脱世始 知,古佛定光化稀有。教言能伏灾风火,大士同慈喧众口。为霖救旱享克诚,响应未尝渝所守。衢人知恩思报恩,广殿深堂宜不朽。”抗日战争以后,天宁寺历遭破 坏。佛像全部被捣毁,展堂房屋除保存一座千佛阁和一幢方丈室以外,亦都被拆毁。现存千佛阁大殿是专为装塑高大的千手千眼四面观音立像而设计的三层楼建筑。

四面千手观音建于大殿中央,其上半身及头部直上二层楼。走上二楼,四面迥旋都可仔细看到观音像的头部,在采光、远视近瞻等方面颇具匠心。建筑的高大宽敞, 光线的若明若暗给来观者以庄严神秘之感。走上三层楼则可以凭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历代文人墨客登楼赋诗,赞赏者甚多,其建筑结构都是传统的营造式例,梁 架构件精雕细琢,在江南各寺院中实为罕见。 1951年,天宁寺殿堂僧舍俱被占用,住持僧碧静等迁居城西鹿鸣山寺务农修持。1960年,殿堂房屋陆续拆除改建,千佛阁改作大会堂, 方丈室作教师宿舍,1982年市政府发文宣布天宁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将千佛阁划拔市佛教协会使用。从1995年开始, 在市佛教协会主持下,各界信徒募款八万多元,重塑观音菩萨宝像及其他佛像。199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题写了“天宁禅 寺”匾额。

天宁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南街,系古代浙西佛教中心。梁天监三年(504年)由高僧卧云禅师创建,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该寺原名“吉祥寺”,唐玄宗 时改称“开元寺”,宋朝曾更名为“报恩光孝寺”,后赐名为“天宁万寿禅寺”。直至1926年重建后,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林森手书“天宁古禅寺”横额,始得 今名。 天宁寺历代高僧辈出。唐末有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于此,完成禅宗大著《宗镜绿》100卷,禅净兼修,后世尊之为莲宗六祖,圆寂后,谥号 “智觉禅师”,因禅师之名故天宁寺在当时亦被称为“永明禅院”。宋朝有一金华圣者住于寺,因有灵异事迹,封号“定光古佛”。他平日来往于街巷之间,衣锦 绣,乞铜钱,买猪头充馔,人称“猪头和尚”。大师肉身坐化漆布,虽遭大火,而其体巍然独存,信众甚广。1923年衢县佛教会成立时,近代高僧弘一法师 (1880-1942年)曾来衢主持其事,赠送玉佛及大藏经,设立读经会,弘扬佛法,且专研四分律,使南山律宗得以复兴,成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衢州传教 会会址后来即设在天宁寺。

天宁寺在明、清两代屡有毁建,并不断拓展其规模。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寺中殿堂楼阁共计19座,建筑宏伟,气象万千,计有山 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定光古佛殿、子孙堂、客堂、禅堂、齐堂、方丈室等,园林设施一应齐全。其规模之大,雕塑之精可与灵隐寺比美,与常州天宁寺 刘名,实为浙西一大古刹,亦为衢州地区佛教活动中 心。天宁寺内文物甚多,相传有三宝:一为独木雕成巨大阿弥陀佛像,重达千斤;二为独块巨型青石板供桌;三为大雄宝殿柱刻明朝大书法家祝枝山手书对联。其他 珍贵文物主要有:山门上“闻声彻悟”四个大字,系明末僧如海所立,为文徵明手笔。大雄宝殿清圣祖康熙御书朱熹诗碑,上书“齐木生夏凉,芳蕤散秋馥。未觉岁 时寒,扶疏方绕屋。”字为行草,前有“渊鉴齐”长印,末有“康熙宸翰”,“敕几请宴”二方印。定光古佛殿殿柱有清衢州知府汤俊联:“是金刚不坏身炼骨修心 顿超浩劫,惟般若种子丐钱衣乡同证如来”。宋龙图阁直学士、铁面御史赵抃作《光孝禅院真身定光如来赞》:“散娃初来似狂走,盘餐一日一彘首。逆行坐脱世始 知,古佛定光化稀有。教言能伏灾风火,大士同慈喧众口。为霖救旱享克诚,响应未尝渝所守。衢人知恩思报恩,广殿深堂宜不朽。”抗日战争以后,天宁寺历遭破 坏。佛像全部被捣毁,展堂房屋除保存一座千佛阁和一幢方丈室以外,亦都被拆毁。现存千佛阁大殿是专为装塑高大的千手千眼四面观音立像而设计的三层楼建筑。

四面千手观音建于大殿中央,其上半身及头部直上二层楼。走上二楼,四面迥旋都可仔细看到观音像的头部,在采光、远视近瞻等方面颇具匠心。建筑的高大宽敞, 光线的若明若暗给来观者以庄严神秘之感。走上三层楼则可以凭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历代文人墨客登楼赋诗,赞赏者甚多,其建筑结构都是传统的营造式例,梁架构件精雕细琢,在江南各寺院中实为罕见。 1951年,天宁寺殿堂僧舍俱被占用,住持僧碧静等迁居城西鹿鸣山寺务农修持。1960年,殿堂房屋陆续拆除改建,千佛阁改作大会堂, 方丈室作教师宿舍,1982年市政府发文宣布天宁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将千佛阁划拔市佛教协会使用。从1995年开始, 在市佛教协会主持下,各界信徒募款八万多元,重塑观音菩萨宝像及其他佛像。199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题写了“天宁禅寺”匾额。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