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南明街道,始建于东晋。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立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石弥勒佛,通高16.3米,两膝相距10.6米 。是中国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誉为“越国敦煌”。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赞曰:“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1983年,新昌大佛寺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大佛寺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是集观光朝圣、地质科普、民俗体验、禅意休闲于一体的大规模、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央视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等品牌。

大佛寺历史

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僧护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于是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弥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

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僧佑主持续凿工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

据《嘉泰会稽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阁三层。唐广明年间(880-881年),寺院毁于战火。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石城寺遭火焚。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钱八千万,起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余间,赐寺名为“瑞像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沼改“瑞像寺”为“宝相寺”。

明洪武年间(1328-1388年)称石佛寺。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卢阁,三层五极,高十三丈五尺,改寺名为毗卢阁。后道兵燹,殿堂均毁,唯十丈金身石弥勒佛像独存。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大殿,装裱金容,寺貌变新,称南明寺。清咸丰年间(1831年-1861年),寺院再度被毁,光绪年间(1871-1908年)重建,后称大佛寺。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

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至此,寺庙改称大佛寺。

大佛寺建筑格局

新昌大佛寺共25平方公里,坐西朝东。大门后是观景步道,左侧有双林石窟,千佛院及佛心广场,右侧主要有射雕村,木化石林恐龙园,天然圣境,佛山圣境,五百罗汉洞,般若谷及栖光禅院,寺院最后则为南朝古刹。

大佛寺主要景点

新昌大佛寺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此外还有朱子题字、隐岳洞、无量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壁、北宋书法家米芾所写所书“面壁”题刻、古银杏、解开岩、仙客岩、七雨头、月峡等景点。

放生池

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门内,池水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般若谷

般若谷是利用石城山一处山谷的采石场建筑而成,设计者利用遗址的地势,巧妙地安排了佛教发展历史展示。以流动的瀑布形式增加大佛寺境内的动感,以佛的世界强调大佛寺佛教文化的气氛。般若(bo 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景名“般若谷”为贺敬之所题。汉白玉经幢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七级”之数正好与佛语“七级浮屠”相合。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栖光净院

栖光净院始建2004年,是大佛寺的下院,设有三殿(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三楼(钟楼、鼓楼、藏经楼),三堂(讲经堂、觉海堂、茶禅一味堂)及三塔(支遁尊舍利塔、悟道方丈舍利塔、万佛宝塔)。其中九层栖光净院万佛宝塔于2010年10月27号开光。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亚洲第一卧佛

始建于2003年。依石窟利用原有岩体雕刻成一尊卧佛,即佛陀的涅槃吉祥卧佛。卧佛面朝西方总长37米,高9米,体现了当时世尊在拘尸那国,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下涅槃时安详、宁静、智慧圆满的情景。佛像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新昌是中央电视台影视拍摄基地,射雕村即是在拍摄《射雕英雄传》的基础上,把大佛寺景区内一个山湾扩展成为供游客参观游览、娱乐休闲的旅游地。“射雕村”三字是金庸先生手笔。除牛家村,还有归云庄八卦书屋(《天龙八部》场景)、东邪黄药师领地、文君酒肆、枫林客栈、瑛姑院等景点。

大佛寺文物遗存

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的巨大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三十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整个大佛与山体连成一体,虽然历尽千年沧桑,依然宝相庄严,婉雅俊逸。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千佛禅院,俗称千佛岩。据统计,石窟内共有佛像1075座,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高数寸。千佛岩的造像早于大佛。南朝时,南方很少有石窟造像,因此千佛岩就显得异常珍贵。

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

大佛寺文物保护

1961年4月,石弥勒象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新昌大佛寺石弥勒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1983年,新昌大佛寺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13年,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9月18日,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殿阁、千佛院、无量桥修缮工程启动。

2022年,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干佛岩造像之殿阁、无量桥修缮工程被列为首届“匠心杯”浙江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大佛寺价值意义

一、宗教价值

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探讨的结果表明,昙光到新昌石城时,佛教传入中国不过150年,由于多位高僧在此研究与传播佛法,由此在浙东一带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众多高僧与名士在新昌的活动将中国的佛教学研究推向了高潮,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向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传播与渗透,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佛教界将新昌大佛寺作为佛教圣地的最主要理由。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人们相信弥勒菩萨佛法无边,能够普度众生,拯救黎民百姓脱离苦海。石弥勒像和千佛造像,揭示了人民饱受战争痛苦的精神世界和渴望社会和谐的强烈愿望,通过具有时代特征造像题材和形式折射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以大佛、千佛为代表的新昌宗教文化,是新昌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

二、文物价值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为中国南朝重要龛像遗迹,是丰富的中国石窟寺佛教文化东南传播之终点。

石弥勒像,融天竺风味与民族风格于一体,体现了南朝士大夫信仰与思辨相结合的精神世界,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其一席之地,范文澜先生的《中国史简编》、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及金维诺所作的《中国美术史论述》中都作了记叙。其《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传世,是新昌大佛寺大佛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中国石窟南朝宗教、造像及文学的宝贵文献。

千佛岩造像现虽已残损,但仍保持了南朝风貌,是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的石窟造像,是研究中国南朝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载入《中国百科全书(美术卷)》、《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

大佛寺历任方丈

昙光(286年-396年),或曰帛僧光,江苏省昆山人。在石城山五十三载(343-396年),寿一百一十岁,死后形骸不朽。

于法兰(生卒年月不详),高阳人,晋代高僧,石城元化寺即今千佛禅院开山祖师。于法兰是东晋有名的佛学义解大师,他所住的元化寺有7人入《高僧传》。

释僧护,南齐永明(483-493年)年间,僧护来到石城山隐岳寺,做了隐岳寺的住持。

释僧祐(445-718年),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来到隐岳寺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僧祐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雕刻家。

元(玄)俨(675-741年),隋唐高僧,首次大修石弥勒大佛的高僧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1921年11月11日出生天浙江岱山,俗名韩仕茂。14岁深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萌出家修行之志。皈依宁波永丰寺宏顺大师出家。观宗寺学戒堂三年,天台国清寺佛学研究所十年,自学僧主教授,先后聆教近代高僧印光法师、圆瑛法师、谛闲法师、兴慈法师、显明法师。

传实法师,1968年1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1974-1978年在沈家门小学就读;1979-1981年在沈家门初级中学毕业;1981-1984年高中毕业。1985年农历二月初八,上悟下道大和尚为师,在普陀山普济寺剃度,同年九月在江西省永修县真如寺上虚下云老和尚道场具足。1993年-2010年应新昌大佛寺住持悟道大和尚邀请成为本寺监院。2010年升座任大佛寺方丈。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豆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