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也被佛教徒视为“圣物”。佛教中最早的、最珍贵的舍利子,毫无疑问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去世后,遗体火化而形成的各类结晶体。

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们在火化其遗体后,惊现众多舍利。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依佛教后,为弘扬佛法,将从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取出,分成八万四千份,派遣 “羽飞鬼”,让每份舍利随一道光抵达之处,安立一座宝塔。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这样的舍利塔,这些舍利现在位于哪些地方?
01
陕西法门寺:佛指骨舍利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据记载,法门寺有四枚佛指骨舍利(1枚真身+3枚唐代影骨)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8年),天竺僧人携佛指舍利东来,佛教徒在汉朝疆域内挑选了十九处建塔供奉,法门寺就是第五处,当时建造了一座4层高的佛塔来供奉释迦牟尼佛骨舍利,木塔也因此取名为“真身舍利宝塔”,之后,佛教徒又围绕木塔建造了一座寺庙,取名为阿育王寺。
法门寺历经北魏灭佛、隋代焚毁等劫难,木塔也屡次被毁,但每次浩劫过后,周遭信徒都会重建法门寺,因而寺庙香火不断,唐皇室更是以“三十年一迎”制度将其推向信仰巅峰。
1987年法门寺地宫重见天日,出土四枚佛指舍利:真身舍利呈乳黄管状,裂纹与唐代碑文完全吻合;三枚影骨以白玉雕琢,印证《物账碑》“一真三影”的皇家供奉传统。
所谓影骨,乃灵骨之影应、应现,用以证示灵骨之不灭,其与灵骨虽非同一物却又紧密相关,同样被视作圣骨,供养规格与真身舍利等同。

02
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
大报恩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
南京大报恩寺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权下令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建初寺,是中国南方的第一座寺庙,也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明朝时期,大报恩寺毁于大火,朱棣遂命工部在原址重建大报恩寺与九层琉璃宝塔;清朝咸丰年间,宝塔再度遭毁。
2008年,考古人员在大报恩寺遗址的地宫中,发现了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此次发现并非偶然,早在北宋时期,长干寺阿育王塔内就有 “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的记载。
03
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
灵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寺庙始建于唐朝时期(公元766 – 779年),因佛塔西边有一口井泉,故起初名为“龙泉寺”。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龙泉寺曾有一座十层八楼的佛塔,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灵光寺毁于战火。在重建过程中,人们在废墟中意外发现一个石函,里面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灵牙舍利。这颗佛牙舍利相传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留下的四颗牙齿之一。

04
布达拉宫:牙骨舍利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始建于唐朝时期(公元631年)。唐朝时,吐蕃的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为她建造了这座宏伟宫殿。
如今的布达拉宫建筑总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拥有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收藏着瓷器、佛像、唐卡等7万余件珍贵文物,是当之无愧的藏传佛教圣地。
在布达拉宫红宫内,环绕正殿的八大祭堂中,安放着历代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最为华丽。除了大量黄金、白银、珍珠、宝石等宝物,更珍藏着释迦牟尼舍利和宗喀巴的牙。这些圣物的存在,使布达拉宫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愈发神圣,也让这座宫殿成为了佛教文化与艺术的瑰宝 。
05
甘露寺:11枚佛真身舍利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
赤壁之战后,周瑜以联姻为计欲打压刘备,诸葛亮将计就计,消息传开后,吴国太为保女儿名声,亲临甘露寺考察刘备,最终促成姻缘,成就了一段佳话。因而流转着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的经典故事。
1960年,镇江文管会修复甘露寺铁塔时,从地宫发现了700 多颗佛舍利,藏于水晶、玛瑙多重宝函,数量居全国之冠。经专家鉴定,其中11颗为珍贵的释迦牟尼舍利 。

06
五台山大白塔:佛骨舍利
五台山大白塔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其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东汉明帝之前它便已存在。
传说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在世界各地铸成84000座佛舍利塔,中国境内有19座,五台山大白塔便是其中之一,其全称 “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由此可见其与释迦牟尼舍利的渊源。
然而,时至今日,大白塔中是否还供奉着释迦牟尼舍利,仍是一个未解之谜。舍利究竟是已丢失、遭破坏,还是隐匿于地宫、密室或佛像之中,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07
牛首山佛顶寺:头骨舍利
牛首山佛顶寺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牛首山东峰南麓。
佛顶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初年,唐代贞观年间扩建为佛窟寺,成为禅宗分支“牛头禅”的发祥地。北宋时更名为宏觉寺,南宋毁于战乱,明代复兴,1856年(清代)又毁于太平天国运动,香火中断百年。
2010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了一枚佛陀头骨真身舍利,经鉴定为全球唯一经科学认证的佛陀头骨真身舍利,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黄白相间且表面发孔清晰。
2015年10月27日,佛顶寺迎请了这枚头骨舍利永久供奉,现藏于地下六层舍利藏宫的金莲花须弥座上,外围环绕七宝塔及万尊佛像。

08
阿育王寺舍利殿:佛骨舍利
阿育王寺舍利殿位于浙江宁波,是中国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寺庙。寺庙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南朝梁武帝赐名“阿育王寺”并扩建,唐宋时期成为“禅宗五山”之一。寺中珍藏着一颗举世瞩目的释迦牟尼佛骨舍利。
寺内舍利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分发的八万四千佛舍利之一,属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传入中国的“鄮县塔”遗存,为现存19座阿育王塔中唯一完整保存者。
09
浙江雷峰塔:佛螺髻发舍利
雷峰塔的建造年代已无明确记载,根据史料推测,应在公元972年至公元976年之间。
1924年,雷峰塔倒塌。2001年,浙江省文物研究所主持对雷峰塔地宫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装有佛螺髻发舍利的金涂塔。
雷峰塔的佛骨舍利是指佛螺髻发舍利,是释迦牟尼的头发舍利,这是在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珍贵佛教圣物。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以及宗教信仰的尊重,盛放佛螺髻发舍利的金棺自出土后从未被开启过。如今,这件国宝级的文物被安置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的雷峰塔展馆,供人们瞻仰。

10
嵩山大法王寺:佛牙舍利
嵩山大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寺庙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71年),由汉明帝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传教敕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据史料记载,嵩山大法王寺自隋仁寿二年(公元603年)获赐佛骨舍利,一直供奉珍藏了1400余年。
2000年,考古队员在嵩山大法王寺二号塔的地宫内,出土了一个古代侍女形象的玉石盒,盒内盛放有三颗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
嵩山大法王寺出土的佛骨舍利是至今我国出土的唯一有记载的佛牙舍利,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11
北京云居寺雷音洞:肉舍利
云居寺雷音洞位于北京方山县。
隋炀帝将印度阿育王所赠三颗佛舍利(赤色肉舍利)赐予幽州高僧静琬,静琬将佛舍利以青石函封存于雷音洞弥勒佛像后石板下,成为佛教“海内三宝”之一(与法门寺佛指舍利、灵光寺佛牙舍利并列)。
1981年,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发现了两粒乳白色、如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
自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起,佛舍利在此已被珍藏了1300多年,期间只有在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592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迎入宫中供养过三日,此外未曾有过移动。

除了上述寺庙,中国还有众多寺庙也供奉有佛骨舍利,也都与释迦牟尼舍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散落于华夏大地的佛教圣物,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承载着无数信徒的虔诚与敬意,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