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韩国庆尚北道一场肆虐的山火,将承载千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云岚寺化为焦土。这座始建于新罗时期的古刹不仅是韩国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东亚文明交融的见证者。它的消逝,恰似一本尚未读完的史书被烈火烧尽书页,徒留后人扼腕叹息。

新罗时期,韩国积极吸收中国的佛教文化,云岚寺的建立和发展深受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佛教的教义、仪式、建筑风格等随着文化交流传入韩国,为云岚寺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对韩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云岚寺的建筑布局、结构和装饰等方面可能借鉴了中国唐代寺庙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当时东亚地区文化交流的密切。
佛教在韩国的千年传承与变迁
公元四世纪,佛教如同一颗蕴含着智慧与慈悲的种子,从中国向东播撒至韩国大地,彼时朝鲜半岛正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
到了七世纪中叶,新罗借助与唐朝的联盟,成功覆灭高句丽与百济,建立起统一王朝。在这一过程中,佛教也逐渐在本土化进程中脱离纯粹的中国传承模式,开始树立起具有韩国特色的佛教教学体系。
十四世纪末叶,新罗王朝被高丽王朝(918 – 1392 年)取而代之,在王室的大力护持下,历经四百多年,佛教从发展走向兴盛,在融合与蜕变的过程中,成长为独具韩国魅力的宗教形态。

高句丽佛教
据《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中国前秦王苻坚派遣顺道法师与使者携带经书、佛像抵达高句丽。四年后,秦僧阿道也前来传教。次年,高句丽王为这两位僧人分别建造了肖门寺和伊弗兰寺,这标志着韩国佛寺建设的开端,佛教自此正式传入韩国。至枕流王元年(384年),东晋梵僧摩罗难陀将佛教传入百济。
而新罗接受佛教的时间则相对较晚,大约在公元417年之后,由高句丽僧人传入。在佛教传入之前,朝鲜半岛民众普遍崇拜鬼神,信奉巫教,所以在佛教初传阶段,它被视为一种民间信仰,以王室贵族为核心逐渐传播,进而发展成为护国祈福的国家信仰。
由于高句丽与中国北方接壤,且当时正值中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其佛教发展深受北朝影响。诸多帝王笃信佛教,更有不少高僧跨海前往日本传教。例如,惠慈法师被日本圣德太子尊礼为师;后来的慧灌法师担任僧正之职,并成为日本三论宗的开山鼻祖,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然而,荣留王七年(625年),高句丽王派遣使者前往唐朝,将道教引入国内,此后佛教开始遭受迫害。尽管道教在当时有所兴起,但高句丽也很快走向了灭国之路(675年)。
百济佛教
百济佛教深受中国南朝影响,历代诸王大多崇信佛教,阿莘王、圣王(又称圣明王)、威德王、法王、武王等皆是著名的护法君主。六世纪初,百济高僧辈出,其中谦益大师大力弘扬律宗,被尊为百济律宗之祖,声名远扬。百济佛教对隔海相望的日本影响深远,圣王二十四年(546年),百济向日本赠送佛像、经书等,开启了佛教传入日本的先河。此后,前往日本弘法的百济僧侣数量急剧增加,主要传播三论宗和成实宗。
新罗佛教
在朝鲜半岛三国中,虽然佛教最晚传入新罗,但发展却最为兴盛。到了真兴王时代(540-575年在位),佛教发展达到鼎盛,如日中天。新罗在统一朝鲜半岛之前,高僧圆光和慈藏曾前往中国参学,回国后不仅积极弘扬佛法,还深受朝廷器重,参与辅佐国政。
新罗统一王朝后,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大乘各宗纷纷传入。元晓、义湘大师弘扬华严宗;圆测、太贤大师宣扬法相宗,使得华严、法相两宗最为盛行。
此外,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宗派也逐渐传播开来,禅宗在新罗后期至高丽初期已发展为九派。总体而言,新罗佛教在王室的支持下,寺院遍布各地,高僧大德层出不穷,佛教著作丰富多样,为后续高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丽佛教
高丽的开国君主太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护法。他深信高丽建国得益于佛力庇佑,因此发愿全力保护佛教,并制定了信佛事佛的训诫。信佛护教、祈求国泰民安成为高丽王室的重要传统。其中,为抵御外敌、拯救国家而雕刻印刷的《高丽大藏经》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高丽时代,国家常面临外敌入侵的困境,因此常通过建寺、举办各种法会等佛事活动为国家祈福消灾,这也促使 “祈福禳灾,镇护邦国” 的国家思想逐渐形成。在对僧尼的管理政策方面,除了继承新罗时期的僧官制度外,还仿照进士科举制度,选拔优秀僧侣授予僧阶。

高丽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从高祖至肃宗时期(918-1105年),此时中国佛教持续传入朝鲜,并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华严宗、法相宗、禅宗等法脉得以延续。国师大觉义天从宋朝回国后,创立了天台宗。
中后期自睿宗即位后,民族佛教逐渐兴起。主要指智讷所创立的曹溪宗禅法,该宗成立后,深受高丽民众喜爱,不仅超越了禅门九山,后来从中国再次传入的临济禅也以曹溪宗的名义进行弘扬,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大宗派,一直延续至今,在韩国佛教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高丽佛教曾经辉煌一时,但到了末期,儒学兴起,逐渐形成一股排佛思潮,为后来李朝的排佛崇儒埋下了伏笔。
14世纪末,太祖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朝。他推行尊儒排佛政策,即位时将禁中的僧侣全部放逐。世祖(太宗)六年,将曹溪宗、天台宗、慈南宗合并为禅宗,将华严宗、慈恩宗、中神宗(中道宗及神印宗)、始兴南山宗合并为教宗。合并后的教、禅二宗仅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寺院。
明宗(1545-1566年)时期,由于文定皇后的庇护以及普雨禅师的不懈努力,佛教禅宗稍有复苏,但不久后再度衰落。成宗时期,更是禁止供养僧侣,并销毁佛像用于制造兵器,出家为僧被视为违反国家禁令。直至 “壬辰之乱”(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率领大军入侵朝鲜,宣祖逃奔义州。此时,禅僧清虚休静率领门徒并招募僧兵5000人,与明军并肩作战,成功收复京城,击退日军。宣祖还都后,赐号清虚休静为国一都大禅师,佛教禅宗由此稍有恢复。
在李朝统治的500年间,总体上奉行尊儒排佛政策。不过,新罗、高丽时代长期传承下来的佛教依然在普通民众中悄然存在。1910年至1945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军国主义吞并的35年间,佛教僧人中出现公然娶妻食肉的现象,教团因此分为独身僧和有妻僧两派。
现代韩国(1992年统计,依据《韩国宗教年鉴》1994 年版)已登记注册的佛教团体有36个。其中,曹溪宗、太古宗、天台宗及圆佛教最具代表性。
曹溪宗是当今韩国佛教界规模最大的传统宗教团体,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佛教教养大学,通过广播电台、卫星电视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弘法活动。
太古宗是允许僧侣结婚娶妻的宗教团体,以释迦牟尼佛为教祖,太古普遇国师为宗祖,保留了传统的梵呗音乐。
天台宗由上月圆觉法师于1966年在小白山救仁寺(位于忠清北道丹阳郡)创立,倡导生活佛教、大众佛教、爱国佛教。
圆佛教以 “○”(圆)作为象征,取代了一般寺院中的佛像。“○” 代表无始无终的圆圈,象征着法身佛,是宇宙万物的根源,诸佛诸圣的心印,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创教者少太山(1891-1943年)以修行门(真空妙有)与信仰门(因果报应)为基本教义,通过精神修养、事理研究、作业取舍等三学来教化信徒。

文明之痛:灰烬中的历史沉思
韩国这场惨烈的山火持续燃烧了近 10 个小时,当最终火势得到控制时,云岚寺已面目全非,往昔的宏伟壮丽不复存在。曾经气势恢宏的大雄殿,其飞檐在火光中轰然坍塌,那精美的雕刻与庄重的建筑结构瞬间化为乌有;精美的三圣阁也只剩下残垣断壁,曾经供奉的神圣佛像如今也已被大火侵蚀得模糊不清;僧舍和供养间同样未能幸免,全部化为灰烬。这无疑是韩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次沉重打击。
回顾韩国历史,类似的悲剧并非首次发生。2021年,全罗北道的千年古寺内藏寺遭遇僧人纵火,大雄宝殿被完全焚毁,财产损失高达17亿韩元。内藏寺始建于公元63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曾先后在朝鲜战争时期和2012年遭遇意外被毁,最近一次复原是在2015年,却又在2021年的那场大火中再次遭受重创。2008年,韩国国宝崇礼门遭人泼汽油点燃,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木构城楼瞬间化为灰烬。这些惨痛的事件一次次为人们敲响警钟,古建筑的防火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云岚寺的焚毁,不仅仅是几栋建筑的消逝,更是一段文明记忆载体的消失。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自然灾难和人为破坏时,文化遗产是如此脆弱。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完善防火等安全措施,提高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避免更多的文化瑰宝在灾难中消逝。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弥补。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