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文/温金玉

在中国佛教传统信仰中有四大名山之说,四大名山即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了中国佛教的特质。明清之后,“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的说法一直在民间盛传。

其实四大菩萨是佛陀悲、智、行、愿四种性德的人格化,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佛教民众信仰的象征。



佛门中的行者

峨眉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就是佛门中的行者。他所践行的是以智慧上求无上佛果、以慈悲下化无量众生的菩提道,高扬着大愿大行的旗帜。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尊号是“大行普贤”,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

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

普贤菩萨,位居等觉,证同于佛。将来成佛,名“智刚吼自在相王佛”,今示现菩萨身,为诸佛长子,得三昧自在,主一切佛的理德、行德,与般若自在的文殊菩萨智德、证德相对。

文殊与普贤一同辅佐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教化众生,为释尊的得力助手。文殊菩萨驾狮子侍佛左方,普贤菩萨乘白象侍佛右方,显示佛的理智合一,行证相应,般若与三昧相即。所以有的寺院山门前会一边立狮子,一边立大象,代表理事圆融、知行合一。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华严海会,由释尊的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组合,一佛二菩萨,共称“华严三圣”。在万经之王的《华严经》中,文殊菩萨表能信之心、能起之解、能证之智;而普贤菩萨则表所信法界、所起万行,以及所证境界。

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

所谓“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宝威来赞娑婆化,灵威神通震大千。”

我们习惯上说般若是诸佛之母,众生修行以求智慧解脱,而龙树菩萨更认为慈悲是智慧的根本:“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菩萨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作佛。”

所以,生起大悲心是菩萨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佛教里,普贤菩萨被称为“十大愿王”,就是发菩提心的最好说明。

无边的愿行昭示着普贤菩萨的殊胜之处,修持法门中,信、愿、行是成就佛道的基础,修行的次第也称为信、解、行、证,可见“行”在佛法中所占的地位。

菩萨的愿有总愿与别愿之分。

总愿就是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而别愿是因菩萨发心之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有四十八愿,药师佛发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发有十大愿。菩萨的行愿就是行菩萨道。

菩萨行具体构成的内容主要有“六度”和“四摄”,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救度众生为己任。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弘一大师认为:经中最胜者《华严经》,其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之外。

可以说《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而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则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基于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而实际上虚空界乃至众生界都是无有尽头的,这十大愿行也就永无穷尽。

道贵践行,说食不饱。佛教的修持主要体现为信受奉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如来果,是佛法的真义,世尊的本怀。

一部《西游记》告诉我们行者的脚步,唐僧师徒所有的成就不是建立在神通变化上,而是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的行程中。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生命重在践行

普贤菩萨的象征意义在于,修行者不仅要有大愿心,更须修大行,不仅信佛,更要行佛,重在“行学佛行”。

弘一法师赞叹曰:“愿得普贤真愿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修行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也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自己要真参实修,自觉自证。

如江州崇胜御禅师的教化,有僧问:“如何是学人受用三昧?

师曰:“横担拄杖。”

曰:“意旨如何?”

师曰:“步步踏实。”

生命中要提升我们的执行力与行动力,脚踏实地去闻思修。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句名言:想永远都是问题,只有做才会有结果。

当年孔圣人就表达“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夫子更警示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君子应以自己的言语超过自己的行动为耻辱”。特别强调“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先把要说的话实行了,然后再说出来”。圣人认为行动比言说更有说服力。

今天在清华大学的日晷上就刻着“行胜于言”,秉承着圣人之道,想想真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小时候读过荀子的《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我们今天喜欢的“阳明学”,其主旨就是要“致良知”,而达成良知的途径即是“知行合一”。

明代林鸿有诗曰:“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乃何如。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所以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就是生命重在践行。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 | 普贤信仰的现代诠释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常做这“六忌”的人,容易折损福报!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
高僧传|他是丞相的儿子,位居翰林,用了三缸金子,建立这座禅寺
太有眼福了!超清晰佛菩萨精美原图,转发收藏,都是一次大功德!
生一场病能获无上智慧?愿您早日“阳康”!

高僧规劝:人生是自己的,不必活给别人看丨2023开卷受益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 | 温金玉:行胜于言

扫码关注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