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部《金刚经》有5000多个字,作为众经之首,确实让人敬畏,但同时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仔细读来,你会发现,这5000多个字,其实是一直在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着相”这2个字。
2
为什么《金刚经》要花这么多篇幅来解释这“着相”这2个字呢?因为“着相”这2个字太重要了,你能不能有所觉悟就看你能否理解好“着相”了。
人因着相而成众生,众生因不再着相而悟如来境。
所谓的觉悟最关键的就是不再着相。因不再着相而瞬间觉悟的人也有很多,禅宗讲究顿悟就是这个道理,并非只是个例,我们不能理解,只是因为我们境界没到而已。
很多学佛的人,满口佛言佛语,一身佛气,但真正悟及无相的却没几个,这也就是人们轻视学佛之人的原因之一吧!
因此学习《金刚经》,我个人认为必须要做到两点方能有所得(真不需要有所得的人也不需要学了):
一是立愿,没有发愿力的人是读不懂此经的,因为发愿力才可以摆脱俗事的干扰。
二是放下,没有放下,什么都想要也是学不好此经的。
3
《金刚经》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不再着相,所以我们学《金刚经》就是要学着如何不再着相。就这么简单。
所以在《金刚经》中,佛对须菩提说”何以故?须誓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强调的就是不让须菩提”着相“的道理。翻译过来就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
菩萨虽有发无上觉悟与普度众生之心,但不能着相。若着有相,以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就有所着落了,就不符合佛的教导,不能觉悟,也就不是菩萨了。
4
为什么佛要把有相说成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
因为我相是我,人相是你,众生相是他,寿者相是时间。我你、他是有相分别,时间是有相变化。
5
有相即分别相与变化相,即我、你、他及其变化。因此佛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讲全了有相。
如果有了四相,就是着有相;一量着了有相,也就出不了四相。
在看其他的译本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被译为”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说明这个相,是心中相。
想,即心生相。生心而想,因而生相。但心生相之后,可着其相,也可不着其相。
因此所谓不着有相,就是不要以自己心中所想为是。
这就是说:菩萨与众生相同之处,就在于菩萨与众生都心有所想;而菩萨与众生不同之处,就在于菩萨不以心中所想为是,而众生却以心中所想为是。
因此如果菩萨也以心中所想为是,菩萨就是众生,他就不是菩萨了。佛在此,是说菩萨所应有之觉悟,并提醒须菩提:你若着相,就不是菩萨了。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