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带你了解佛教发展史(思维导图版) 2025年 1月 13日 下午5:12 佛教故事, 佛教百科, 新闻动态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于弟子们对教义和戒律的理解不同,在此后100余年间分裂,形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的枝末部派。 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印度北部传入中亚地区,然后通过中亚、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再经中国传入越南、朝鲜、蒙古、日本等地,及由尼泊尔、西藏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统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条从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和中国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这些国家(地区)的佛教统称为“南传佛教”。 01 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南传佛教起源于印度,后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发展起来。公元前三世纪,第九弘法使团把佛教正式传入斯里兰卡,成为整个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发祥地和弘法中心。 南传佛教坚持原始佛教的教义,注重禅修和止观禅修方法的实践,强调个人解脱和戒律的重要性。它认为通过严格遵守戒律和修行禅定,可以达到涅槃的境界。 南传佛教认为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义务,但强调先度己后度人。在流传地区,佛教的影响无所不在,寺院是接受文化和品德教育的学校,僧人则是知识的代表及道德的楷模。 南传佛教传承部派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他们自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声闻乘佛教”,也即俗称的“小乘佛教”(在这里不含有贬称意义)。 南传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印度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 乞食制度: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座部比库们仍然过着挨家挨户托钵乞食、不非时食、住阿兰若、半月诵戒、雨季安居、行自恣法、作咖提那衣等简单朴素的原始佛教乞食制生活。 禅修实践:南传佛教强调禅修的重要性,通过禅定直接体验心性,追求即身成佛。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形象和风格。佛寺旁边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主要有缅式钟形佛塔、亭阁式佛塔、泰金刚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等,千姿百态。 02 北传佛教 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风格迥异,北传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多个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等,每个宗派都有其独特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北传佛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二教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它在教义上发挥了大乘佛教的“真俗不二”、“即烦恼是菩提”的理论。 北传佛教又主要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个重要分支。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包括天台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密宗、三论宗等。其中,禅宗是最具影响力的宗派之一,强调内心的觉悟和实践。 唯识宗 唯识宗由唐代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创立,强调“万法唯识”,即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变现,主张通过分析法相来揭示“唯识真性”。经典著作有《俱舍论》和《瑜伽师地论》等。 三论宗 三论宗由隋代吉藏大师创立,依据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该宗以缘起性空为核心理论,强调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龙树、提婆和吉藏是三论宗的代表人物。 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宗派之一,由智者大师在浙江天台山开创,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天台宗提出了“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等理论,强调实相和止观的结合。 华严宗 华严宗实际创始人为法藏法师,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强调“法界缘起”为核心思想,认为宇宙万法互相依持,圆融无碍。 禅宗 禅宗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主张“见性成佛”,强调心性本净,佛性本有,提倡通过禅定直接体验心性。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是禅宗的重要传承人。主要经典有《楞伽经》、《金刚经》和《六祖坛经》等,是对汉传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派之一。 净土宗 净土宗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由慧远大师在庐山创立。主张内外结合,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为内因,以弥陀愿力为外缘,往生极乐世界。代表人物有慧远、善导、莲池大师等是净土宗的代表人物。《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 律宗 律宗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由唐代鉴真大师传入日本,强调戒法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守持戒律达到净化身心的目的。代表人物又鉴真、弘一大师等,根本经典是《四分律》。 密宗 密宗在唐朝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士确立,仅限于具有一定资质的学僧修习,包含曼茶罗思想和胎藏界、金刚界两部,强调通过密法修行达到解脱。密教的经典包括《大日经》、《金刚顶经》等。 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注重自度度人,即不仅追求个人解脱,还致力于度化一切众生。其教义体系丰富多样,既有理论性的阐述,也有实践性的指导。 汉传佛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是在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逐渐形成的。它主要流传于西藏、蒙古、锡金、不丹、尼泊尔以及前苏联地区。 藏传佛教主要有五大教派,分别是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其中,格鲁派(黄教)是最为广泛流传的教派之一。 宁玛派 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其传承主要分为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宁玛派注重密法修行,尤其是大圆满法,强调直接体验心性,追求即身成佛。莲花生大士是宁玛派的重要传承人之一,他的教诲对宁玛派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典著作有《大圆满法》。 噶当派 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由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奠基。噶当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显后密,强调戒律的重要性,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是噶当派教法的基础。 萨迦派 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有两个传承,一个倡导唯识见,传授法相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教中观应成学说。萨迦派在密教方面有萨迦十三金法,其中“道果法”是最独特的教法,强调修习佛法的三个层次。代表人物有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经典著作是《道果法》。 噶举派 噶举派形成于公元十一世纪中,它的支系众多复杂,从一开始就有两大传承系统,一为香巴噶举,一为达布噶举。噶举派注重密法,不重经典,相传该派远祖马尔巴、米拉热巴等人修法时,穿白色僧衣,故称“白教”。噶举派的经典著作主要围绕密法修行,强调实践和体验。 格鲁派 格鲁派创建于1409年,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格鲁派强调戒律的重要性,主张先显后密,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教法的基础。 藏传佛教属印度晚期大乘、密乘佛教的流传,注重仪式和祈祷,强调通过密法修行达到解脱。其教义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密法内容和独特的修行方式。 藏传佛教对藏族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宗教、艺术、医学等方面。藏族的唐卡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同时,藏传佛教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信徒前来学习和研究。 综上所述,北传佛教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个分支各具特色,它们在教义、修行方式和文化影响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汉传佛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自度度人;而藏传佛教则注重仪式和祈祷,强调密法修行。两者共同构成了北传佛教丰富多彩的面貌。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 全年384天,这个乙巳蛇年为啥这么长?盘点2025乙巳蛇年的6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