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织里晟舍村,有座一千五百余年的古刹,自南朝时期就静静伫立在太湖之滨,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积淀,这便是利济寺。
01
利济寺:晟舍村的历史见证者
织里镇因“织”而得名,依托江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自古以来便是种桑、养蚕、缫丝及织绸等农耕产业的重地,域内“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经济、文化的双重繁荣造就了这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晟舍村作为织里镇的南大门,历史渊源更是深厚。
据传唐代名将李晟曾舍于此,故得名为“晟舍”。晟舍村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富,人才辈出。据《史记》记载:明清两朝,考取进士者31人,其中闵、凌两大家族尤为显赫,“一门十进士,两部五尚书”。
凌濛初的一部《二拍》,开启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先河。
凌濛初是湖州织里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他著称于世的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开启了白话小说之先河。与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
晟舍人刻书卖书,家中全是书,写书、刻书、卖书,尤其是佛经刻印技术领先全国,是古时刻印佛经的基地之一。闵氏与凌氏两大家族专注于书籍出版及佛经雕刻工作,采用多色套印工艺,在历史上享有极高声誉,使得晟舍成为了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印刷中心之一。
凌毓楠所刻印的朱黑色《楞严经》以及凌濛初心血之作——同样采用双色套印技术的《维摩诘所说经》等,均是中国印刷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
02
千年古刹的前世今生
“利济招提八百年,晟溪檀越世相传。”
丰富的人文底蕴让晟舍成为佛文化的孵化摇篮,旧时,晟舍境内古寺古庙随处可见。完全践行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风光,据清同治《晟舍镇志》记载,有寺观庵堂庙阁等29处,另有凌闵两族的宗祠多处。
众多寺庵中,千年古刹利济禅寺成为当中显眼的明珠。
利济禅寺始建于南朝宋元嘉年间(425-453),初名慧明寺,开山祖是高僧法瑶禅师,后历代住持均有增修殿宇。
法瑶出生在河东,即今日山西,早年在山东、河南游历,刘宋元嘉年(424)之后渡江南来,驻锡于建康和吴兴等地的寺院,是涅槃宗的一代宗师,深得文殊菩萨真传,德才超群,精通诸子,佛学深湛。
元末,晟舍居三吴要地,古慧明毁于兵燹。明宣德六年(1431)僧人善懋发愿重建,易名“利济寺”,并得到当时中国佛教界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大师为该寺书“利济禅寺”额。
明正德至崇祯年间,晟舍已有望族闵、凌两名门,族中不乏崇佛者。闵玮(1430~1511)系天顺八年(1461)进士,官刑部侍郎、尚书,致仕归田后是一位崇佛居士,他在诗中说:“利济拈提八百年,晟溪檀越世相传,禅房幽雅松篁茂,天气晴和花柳妍。”“遣去革囊知戒行,磨成砖镜司禅机;薰风入座尘襟净,半日闲谈玉尘挥。”
闵珪写诗时,利济寺禅僧衣钵相传已有800年历史,而当地崇佛居士也世代相传,他自己已深得磨砖成镜的禅机。名门望族对利济寺的支持也吸引了当时佛教界的高僧。
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蕅益大师,因晟舍乡绅闵声之邀,住持利济禅寺多年,与当地乡贤、檀越结为道友,为利济禅寺的薪火传递殚精竭力,其功德润泽深远。藕益大师为该寺书“利济禅寺”额。
晟舍闵鹗元官至安徽、江苏巡抚,不附奸相和珅,是清廷名宦,闵鹗元曾出资增修利济寺,并撰《重修利济寺碑记》。
清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利济寺毁于兵燹,同治七年(1868)重建,至光绪十六年(1890)竣工,利济寺再度重光,复建雨花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塔院、禅房、客堂及僧寮俱全,慈禧太后懿旨亲赐“藏经阁”匾。寺前有松柏樟榆等古树,枝高数丈,沿溪植垂柳,绿荫蔽天。殿西侧长生阁奉“慈禧长生牌位”,后院放生池种植荷花。寺院砖木用料也是极为讲究。金砖由常州、苏州府知府谭钧培、贾回晖督造。
红墙青瓦的梵刹,和流水、小桥、绿树相映成趣。
1500余年来,利济禅寺几经兴废,历代高僧大德百折不回,让这支法脉得以灯灯相传。
1962年利济寺拆毁部分建筑,70年代大殿等改建为粮仓。1996年10月,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利济寺易址重建工程启动,历时3年,先后建成天王殿、钟鼓亭、大雄宝殿、财神殿、三圣殿、地藏殿等寺宇,以及碑廊、禅房等配套建筑。
1997年,利济寺旧址出土6块清代“金砖”,每块砖侧都有“光绪三年细料二尺二寸见方金砖”“督造官调发苏州府事常州知府谭钧培”“监造官苏州府知事贾回晖”等模印,可见当年工程建材选用之精到。
利济寺今址,原为独坪坟,四面环水,恍若浮玉,是晟舍闵氏祖先的墓地。2006年,当地政府将散落于境内的明代神道石像生及墓志铭收集起来,陈列保护于渡香桥东,为新建利济禅院增添人文气息。随着湖州“大运河荻塘故道”“太湖淡港灌溉工程”的先后申遗成功,利济禅寺更是非往昔可同日而语。
重建后的利济寺规划占地40亩,三面环水,投资800万元,寺院设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寺前有牌坊,三孔石拱桥,寺后有(晟舍里人)明代著名文人“凌瀵初纪念馆”。
现在,利济寺主体建筑分前后两进,第一进天王殿,悬挂陈立夫书“利济禅寺”额。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大殿之间有钟、鼓二亭。大雄宝殿西侧有渡香桥,桥前有一座楼阁式石牌坊,上刻当代高僧、名流楹联,寺院里还保存着清代著名文人杨岘所撰《重建晟舍利济寺记》碑和《吴兴晟舍镇利济寺斋田碑记》等文物。
寺后有“凌濛初纪念馆”。凌濛初纪念馆号称是“利济文化公园内最大的一处文化景观”,而“利济文化公园”则以佛仙港河(不知道与荻塘古运河是什么关系)环绕的两座千年古刹——利济禅寺与布金寺为中心,公园内还有一处“极具特色的水景观”——“江南桥园”。利济禅寺也成为湖州最大的一座寺庙。
大殿前侧长廊两方只有100多年历史的石碑——清末光绪年间杨岘所撰《重建晟舍利济寺》碑和《吴兴晟舍镇利济寺斋田碑记》。利济禅寺外的草坪上还矗立着三对六件石人、石兽,每对都是一全一残。经查,原为明代晟舍闵氏墓石像生(即翁仲)。
2004年,常进法师到利济禅寺住持寺庙工作,法师致力于寺院建设,整治、完善寺院周边环境及相关设施,积极进行利济禅寺的扩建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加强寺院道风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如法如规管理寺院,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与众僧人及信众经过多年努力,从而使古刹重辉,再现昔日胜境。
如今的利济禅寺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等主体建筑,以天王殿门为寺院门。寺院三面环水,正面与始建于五代的布金寺隔河相望。
作为千年古刹,利济禅寺为清末民初湖州四大丛林之一,也是湖州城东最负盛名的禅宗寺院。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