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碧云寺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规模扩建。碧云寺坐西朝东,依山就势建六层院落,层层叠起。其中罗汉堂内有木雕漆金五百罗汉像,以及神像七尊和梁上济公像,均为清乾隆时塑造。后殿普明觉妙殿,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为灵柩停放处,后辟为中山纪念堂。其后金刚宝座塔全部用汉白玉砌成,通高34.7米,有石阶可盘登塔座。塔座正中开券洞,孙中山衣冠即封葬于此。整个金刚宝座塔满布雕刻精致的浮雕,依西藏传统形式雕刻。1957年政府将该寺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佞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於寺後,又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死後葬身之所。据说这种做法叫做“青松压顶”,实际上也是墓葬的一种标记。大概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地的人们都把这座寺称为“于公寺”。後来于经下狱庾死,葬身碧云寺的打算也落空。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寺,又在于经墓圹屋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後墓地。但五年後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经过这两次扩建,富有明代建筑特点的碧云寺业已成形。到清代,绮丽壮观的碧云寺吸引了清帝王和后妃们。乾隆十二年(1748年)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又在寺後墓圹所在地新建金刚宾座塔,在寺右增建罗汉堂,寺左新建行宫院。由於对原有建筑无较大变动,因此该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

碧云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香山公园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