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观音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菩萨。“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肋侍,共称西方三圣,大势至更被尊为法王子。何以在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大安法师:观音象征更符合大众心理
为什么佛菩萨度众生要善巧方便呢?善巧方便就是要用慈悲来给他一个前方便,这叫“先以欲钩牵”。钩牵他过来,世间的欲望我给你满足,“后令得佛智”,以后才跟你谈佛的智慧。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一个手段。但大势至菩萨没有谈怎么钩牵的问题,直接跟你谈智慧,当然很多人就怕了。但是对于真有那种超越情怀的人,这大势至菩萨单刀直入,这叫“不假方便”。也体现大势至菩萨的风格不假方便,不像观世音菩萨还要搞一个方便。“先以欲钩牵”就是方便嘛,后令入佛智。
如果以后在观世音菩萨那里得到究竟的智慧——“后令入佛智”的这个层面,他也会把大势至菩萨跟观世音菩萨的价值同等对待。但一般来说,大家推崇观世音菩萨,对观世音菩萨顶礼膜拜——知名度最高,远远超过大势至菩萨,这符合一般信众的心理。
与本土信仰融合
在汉传佛教中,观音国民度远高于大势至的根本原因还要从佛教传播史说起。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并行传播。魏晋之后,随着大乘佛教经典如《法华经》《维摩诘经》《涅槃经》《华严经》等大量传入,大乘佛教逐渐取代小乘成为佛教传播的主流,并发展出以《涅槃经》为代表的佛性论和以般若学为代表的空无论两大思潮,形成南北朝佛教学派“六家七宗”。
大乘佛教强调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菩萨就是因地修行的众生,他们为了度化众生而发愿不成佛。
在大乘佛教中,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被塑造为具有广大悲心的菩萨,他们为了救度众生而发愿,分别代表大悲、大智、大行、大愿的精神。其中,大悲观音菩萨以救苦救难著称。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能够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示现三十三应化身来救度众生。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本土就有西王母信仰。西王母最初是掌管灾疫与刑罚之神,后来演变成长生不老的神仙。佛教传入中国后,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精神很容易让中国人联想到西王母,于是观音菩萨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了。
在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大势至菩萨是右胁侍。在佛教经典中,大势至菩萨也经常作为主尊出现,比如《念佛圆通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八大人觉经》等都是讲述大势至菩萨的经典。不过,这些经典在中国的影响远远不及观音。
除了经典之外,观音菩萨造像艺术的传入也促进了观音信仰的传播。现存最早的观音造像是北魏时期的作品,唐代以后观音造像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主要题材。敦煌、龙门等地石窟都保留着大量唐宋时期的观音造像。
这些造型优美、仪态万千的观音造像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的目光,进一步推动了观音信仰的传播。 相比之下,大势至菩萨造像的数量要少得多,且缺乏特色。
历代文人学士也喜欢以观音为题作诗绘画。 比如白居易有诗云:“净名居士本非病,多是维摩以病故。 一病不起谁医得,白骨微尘泊丈舆。 ”苏轼也有诗云:“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
在佛教史上,观音菩萨还被赋予送子功能。据说,南朝刘宋时有个名叫孙道德的人娶妻多年无子,于是便向观音菩萨祈求,不久妻子便怀孕生子。 这一传说使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崇拜更加热烈起来。
由于观音菩萨所具有的救苦救难精神和送子功能契合了中国人的需求,再加上观音经典的大量传入、观音造像艺术的繁荣以及文人学士的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对观音菩萨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大势至菩萨。
内容来源丨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