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门僧人而言
衣食住行都是一种修行
特别是在用餐方面
是一堂很重要的功课
在寺院吃饭称为“过堂”
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
今天与大家分享在寺院过堂的仪轨
从容用斋,让内心生起欢喜
一、食存五观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在寺院,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果腹,而是修行的一部分。佛门中僧俗大众依照佛陀和祖师的教诲,在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故此,寺院“斋堂”又名“五观堂”。
所谓食存五观。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在寺院,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果腹,而是修行的一部分。佛门中僧俗大众依照佛陀和祖师的教诲,在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故此,寺院“斋堂”又名“五观堂”。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如果不坐禅诵经、不护持三宝、不持守戒律、不勤修三学,那来寺院则毫无意义。吃饭之时应当思忖自己的德行、修为和对寺院的护持是否堪受此食?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人们很容易对“上味之食”起贪心、对“下味之食”起嗔心、对“中味之食”起痴心。贪嗔痴三毒是一切恶法的根本,所以修行之人在受食时应当慎护自己的正念,防此三心、远离过患。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缺水少食、过度饥渴、四大不调会使人形枯色悴、百病丛生,所以受食时应将饮食当做扶持和医疗身体的良药来看待,而不应对饮食起贪着之心。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一日三餐,是为了借助饮食来资养色身、延续生命。修道之人无欲无求、清净自守,应将饮食看做助道正缘。唯此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精进修行、成就道业。
二、斋前供养
◇打叫香
在寺院用斋之前,会有出家师父先敲梆和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弟子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当云板响起时,大众会排班依次进入斋堂,依序就坐。
◇供养偈
进入斋堂后,关闭手机,保持安静,不可再随意走动,端身正坐,然后翻开摆在自己位置上的碗。
碗靠近桌子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等待行堂。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的人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一种食物都在每个人的碗里放上一点。
第一次行堂后,由维那师父起腔念诵《供养偈》。
◇用斋
《供养偈》念好,就可以用斋了。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
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指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三、用斋“暗语”
◇示意不要
到您跟前的食物如果您不想要,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
◇要多要少
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此时注意碗的摆放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要浪费。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需要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要稠的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
◇要稀的
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三遍行堂之后,行堂的人开始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这个水又叫“惜福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是告诉我们粒粒皆辛苦,要惜福,一个饭粒都不浪费。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
◇结斋偈
当大家全部用斋完毕后,僧值师父会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然后维那师父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集体依次念佛出斋堂到大殿回向,普愿一切众生信佛念佛,同生极乐。
也有很多丛林无需到大殿回向,在唱完《供养偈》后,紧跟着唱《结斋偈》。此时需将“饭食已讫”改为“供佛已讫”。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