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这句话最早记载于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但实际在民间可能流传于更早的年代。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按重要性排序。
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命,首先是指天命,就是一个人,生而为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最终体悟。
孔子曾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定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上,“命”被视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定数,如俗语所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它似乎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贫富和命运。然而,这种观点并非绝对。
汉朝学者王充虽不信鬼神,却认为“命”是客观存在的,命运由天注定,但他也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道教认为,“命”又有“先天命”与“后天命”之分:先天命,是我们承前世因果业报所致,就是我们的家庭和出生;后天命,则是我们在今生今世所作出的所有努力,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所谓“因果承负”——“承”是承的先天命,而“负”则来自我们的后天命。
所以,虽然先天命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掌握和创造自己的后天命,是以谓之:“我命由我不由天(先天)”,又有“以后天返先天”。
“命”之所以排在首位,就是既看到了我们的现实,同时又不屈服于现实,是为道教追求自由的勇气和精神所在。
一个人白天工作时心神不宁,吃饭味同嚼蜡,晚上睡不好觉,噩梦连连,人际上也处得很紧张,那就说明他心里有很多的思虑,很多的欲望,这样的人往往心眼小,看不开,不能通达,身心也难以安住。
反过来,内心通达的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慌张,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不会念念不忘,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动摇他,束缚他。
这样的境界就好比《心经》里另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头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不会用“颠倒”的观念去看待世事人生,任何时候都活得坦然、自在。
运指的是时机,“运”字拆开,是云在天上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把握。
人一辈子,无论多么命苦,都有走好运的时候;无论命多好,都有走霉运的时候。
通过一些规避,可以部分改变运势。
好运来时虽然事事都比较顺利,但祸福是相依的,最好的时候要防范最坏时候的到来。
正是因为因果承负,天地间因果业报毫厘不爽,所以,根本上而言,并没有纯粹偶然的“运气”,所有偶然的“运气”都是“必然”的因果。
《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运”的重要,乃在于它是完全被我们自己所掌握和感召的。
俗话说“地灵人杰”,一方好水土,养育一方好人才。
纵观中国历史,高官或富豪多生于依山面水,藏风聚气,风景秀丽之地,得以禀赋天地之灵气;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义;江南多文人,江北多政要。
其实,最大的风水是人心,风水养人,人养风水,福人居福地。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处理过一个官司。兄弟两个分祖上留下的房产,其中一处房产因为有石头对着房子中心,这在风水上叫“万箭穿心”,对主人大凶,就都不想要那处房子,争执不下。
范仲淹说没关系,我有个好地方,我和你们换。换过之后不多久,突然大风大雨,所有的石头都被大风刮到门前堆了起来,这样“万箭穿心”变成“万笏朝天”,成了大吉大利的好风水。
多作贡献,多做好事叫积功德,其中暗中做好事而不图回报叫积阴德。做的好事多,相应的回报就越大,命运会因此越来越好。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说的都是“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道理。
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古人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改变命运最简单的途经,无数寒门学子,通过读书,增加自己的智慧,走上成功的捷径。
青年时读儒家,领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年时读道家,希望延年益寿,明确灵魂去往何方。
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是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情有义,便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
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回报社会。
假如说,我们真的有全然的善心,用全然的善念去对待一切人事,不苛责,不抱怨,不贪求,让心中三分田地,平平坦坦,不负人,不负己,少些计较,欢喜度日,那我们心念深处的噩梦就会消失不见,生活能少一点焦躁恐惧。
内容来源丨嗣汉天师府
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