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夏交接的时候,南方陷入一片阴雨连绵中,近日广东等地遭遇特大暴雨,给生活带来种种不便。
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天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在道教信仰中,有许多执掌气候的神灵,如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这些和气候有关的神灵在民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被视为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神祇。
《山海经》中说过:“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风伯是民间对风神的称呼,也称风师,庙内的神像常常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右手拿着扇,左手拿着轮。我国地域广大,古代各族对风神的信仰不尽相同,有的把鸟视为风神,因为翼动生风;有的看成是山神,因为山高风猛或空穴来风;中原地区以星宿为风神;南方信奉飞廉(有翼的怪兽)为风神,它们“身似鹿,头似爵,有角,尾似蛇,大如豹”。但均称为风伯。
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天神体系。唐宋以后,风伯变成了“人”,并有了各种名字如封姨、方天君之类,其姓均为“风”的转音。模样已变成“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若扇轮状”。这其实是根据风的特性幻想而成的。
传说神农时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天亦几时不雨,禾黍各处枯槁。有一个形容古怪的野人,上披草领、下系皮裙、言语颠狂、蓬头跣足、手执柳枝、狂歌乱舞。他自称叫赤松子,是神农的雨师。至于他如何能弄云播雨的,故事就未详尽记载了。
在诸多的气象神中,雨神自然是与古代人类社会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神灵了。但雨师是谁? 历来有多种说法。除赤松子外,战国时又出了一个屏翳;汉代又有个玄冥,据说他是北方之神,北方主水,故亦为雨师。最奇怪的莫过于《古今图书集成》提到李靖。
李靖原是初唐名将。据说他常在山中行走,累时借民家寄宿。一次夜晚,一个妇女给他送去一个水瓶说:“上天要下雨了,请你代劳吧。”一个仆役牵来一匹青骢马,警告他:“你把水从鬃倒下三滴即止,千万不要多倒。”李靖骑上马,马飞到天上,他连滴数十滴。次日,这一带成了一片汪洋。 作为人格化的雨师,人们给他造了这么一个像: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魏晋以后,有人开始把龙称为雨师。近代,人们祈雨均祈求龙王,雨师信仰在民间名存实亡了。
雷公,俗传为天上打雷的神。远古之时,黄帝带领千军万马,与南方的蚩尤族打了一仗。在天仙玄女帮助下,黄帝打败蚩尤,在东海流波山,抓获一只夔牛,重三千多斤。黄帝下令杀了它,得到一张大皮,做成天鼓。用锤一敲,声传五百里。
黄帝成神之后,封了雷神,即雷公。他“力大无穷,混身肌肉鼓起,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而爪更后,左手执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至于这个形象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一说是每当风雨之前,便密密擂起天鼓。天下就响起隆隆的雷声。后世人所传的雷公,形状已有改变。传说唐代有一个孝子,给母亲杀鸡时,被雷击死,升天后,天帝封他为雷公。他头像妖怪,嘴似鸡喙,双肩带翼,左手拿着尖刀,右手拿鼓槌。近世的雷公庙,都以这个形象造型。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描述了灵霄殿外有一个雷府,里面全部是雷祖属下的兵将,当孙悟空打到灵霄殿时,佑圣真君调来三十六名雷将,把悟空围在中心。悟空无一丝惧色,挥棒前迎后架,后干脆化为三头六臂,使雷将一个也不能接近,最终如来到来,才降服了悟空。把雷公部下看成是降伏悟空的最后决斗,反映了人们对雷公威力的崇拜。
不过,从春秋战国以来,人们给雷公加上许多社会职能,主要是积极的。如认为他能代天执行刑罚,击杀有罪之人,甚至有辨别善恶之能力。所以,在中国民间,雷公是一个主持正义的神。
《易经》阴阳义中说雷和电母也有性别之分,雷为阳而电为阴。后来,人们把电母尊称为“闪电娘娘”“金光圣母”“电母”等等。许多塑电神像中就是“其容如女、貌端母雅”“衣朱裳白裤”“两手各执镜”。
闪电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云层之间、石地之间或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但古人却认为是神灵所为,于是才创造出这个闪电娘娘。更为别致的是,有人还给她起了名字。
明代姚宗仪在《常熟私志》中就提到:“致道观雷部前殿,列电母秀使者(名文英)。”这真是不知从何说起了。作为司闪电的女神,她很少单独行动。在文学描写中,往往服从于男性神的调配。如《西游记》八十七回中就写到:差邓、辛、张、陶、帅领闪电娘子。这多少反映出女子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明代余象斗《北游记》又称电母为朱佩娘娘,雷神曾给予她两面雷电镜,为雷神打人时照明。总之电母为雷神属部神,与雷神相配,中国民间信仰中多与其他气象神合祀。
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