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逛寺庙,但走进寺院,东逛西看的,不知从何看起。
其实,中国的寺庙大都是一通百通的,寺院的格局都是差不多,每处建筑都有其作用和意义,只要你看了本文,下次去寺院就知道该怎么看了。
一、山门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二、钟楼和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钟。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四、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
东为伽蓝殿,供像三尊: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给孤独长者(右)。
西为祖师殿,专祀该宗奠基与功绩卓著的祖师。
五、四堂
四堂指法堂、照堂、经堂与讲堂。一些大型丛林都会有法堂和照堂,置于大雄宝殿之后。
1、法堂:为禅门演说佛法的地方。
2、照堂:在法堂之后,两堂实际上为一座建筑物的前后两个部分,前者为法堂,后者为照堂。寺庙管理人员如首座向僧人发布消息、处理事务之所。
3、讲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讲堂是讲说佛经的地方。
4、经堂:为藏经之堂和僧众念经之所。
六、四台
指乐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台,皆为高台。
1、戒台:一般称戒坛。坛建在寺院内地势较高处,台子也较高,为僧众受戒之所。。
2、乐台与拜台:乐台俗称“月台”,有的送佛教派又称“拜台”,是寺中在佛前举行宗教仪式时,用来演奏佛教音乐的地方。一般建在大雄宝殿之前,其高度与大雄宝殿的须弥座相平。
3、高台:在寺院独立处建台,主要用来供奉寺内主要佛像,如洛阳白马寺。唐玄奘曾在白马寺高台内翻译由印度带来的佛经。
七、罗汉堂
有的寺院设有罗汉堂,有的还单独建有罗汉院。
寺院供奉的罗汉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唯有大型寺院方建,也往往是该寺最有华彩之处。
因罗汉的数量、姓名和造像没有经典仪轨依据,所以,各地寺庙在建罗汉堂时,往往数量规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
八、禅房
又称禅屋、禅居、禅堂。
禅宗寺院以“禅那”为宗旨。“禅那”意谓“思维”或“静思”,也就是需要安静地思考问题,这就需要静居之处,这就产生了禅房。
禅房一般在寺院的后部或方丈室附近,修禅人居住之所。
九、监院、方丈院
方丈院是监院或方丈的正寝之所。一般在寺院的后部单独建一处房屋或院落,作为寺院住持的住所。
古代维摩居士之石室为方形,长宽皆一丈,故曰“方丈”。
后来的方丈室虽为寺院住持的住所,后来的监院或方丈常在寺院旧房屋中处理公务,一些小型寺院,也不设方丈院,而将寺院内的旁院、跨院作为监院、方丈止息之所。
十、斋堂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僧人不管地位高低都集体就餐,决不能分散就食,所以众僧人就食处称之为“大斋堂”。
十一、藏经楼
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佛经之用。
经藏或经库内俱供奉付大士像,即我国六朝时梁代善慧大夫付翁之像。阁内还设释迦摩尼像,胁持二菩萨像。
十二、碑楼、碑亭
碑楼是寺院用来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楼阁,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晒雨淋而风化破损。造型多为方形,四面开门,中间端放大碑。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式,与钟鼓楼楼顶样式相似。
碑楼一般建在大雄宝殿前面院子的两侧,数量有一对、两对、三对。
石碑的碑记基本为三类:
一是介绍该寺历史,包括初建、重建时间,高僧、官员和文士在此修持、游览及其歌赋;
二是刊刻公示该院制度;
三是公布四方信士在寺院兴建或重建中布施者姓名及金钱数目。
有的寺庙还有图碑,刻录该寺的平面图。
有的千年古刹还把历代石碑包括已废毁的寺庙内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凡是大寺、名寺,常请名家、大书法家来撰写碑文。其碑文也就成了文学和书法名篇。
如皇帝赐的御碑,那就只建一座高大碑亭,放在中轴线上,皇权即使在提倡佛法平等的寺院也是至上。
亭台是供香客和游人休息形状不只是方形,也有六角、八角形 。一般建在前院或后院的两侧。
十三、廊院、群房
廊院是用回廊组成组成的院落,最早用于民宅和宫殿,后来以用于寺院建筑之中。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四面房屋拐角处用用廊衔接。
寺院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物皆建在中轴线上,僧人生活、工作用房则建在院子四周,或单座,或成排,这类房屋称之为群房。
群房主要用途是作客房,用来接待来访者。此外也做办公之用,充当会议厅之类。有的寺院还把群房作为法堂、念佛堂,寺院历史文物陈列室。小型寺院还用来充当斋堂、僧舍等。
十四、放生池
建在寺院山门前,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如福州涌泉寺山门前的放生池,大到要在周围筑上矮墙,防止游人掉入水中。
放生池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创立,由香客将购来的鱼在放入水中,以示佛家好生之德。
唐代宗乾元二年(759),诏令天下寺院皆设放生池。放生池还能起到贮水作用,可用来救火。设计放生池时就要考虑与泉眼或河流相通,否则将是死水一潭。
十五、经幢
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下面为基座,基座上面为幢身,最上部为出檐。檐子顶端为幢尖(幢刹)。如果幢身为二层、三层,则在每一层加上平座、幢身和幢檐,像三级宝塔一样。
寺院经幢建筑规模,要视该寺规模、知名度和经济状况而定。大都寺院只有一两座经幢,有的甚至没有。经幢一般建在寺院的殿后、殿之旁侧或山路回环处,游客容易忽略。
来源 | 综合网络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