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张修慈悲心,不杀生,提倡吃素食,很多人就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植物也有生命呀,为什么不能吃动物肉,却可以吃植物了呢?吃植物就不算杀生了吗?
这个问题很常见,很多初学的同修可能也产生过这个疑问,其实,这是对佛教知识的一种误解。
01
佛教为何吃素?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情识,因为有情,惧怕受到伤害,所以不能残杀动物,也不能吃肉。
在《楞伽经》中,清楚地阐述了戒律和素食之间的关系:“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令于佛法不生讥谤,以慈愍故,不应食肉。”诸佛菩萨要成佛都必发菩提心,即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因此,佛弟子学佛,也要与诸佛同心同愿,既然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如何能食用我们要救度的众生呢?在尚不具备解救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能力之时,我们至少能为众生试着发心素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02
植物也有生命,吃素为何不算杀生?
佛教认为动物有情识、血肉,有六道轮回,属于有情众生;而植物并无情识活动,因此在佛教的分类体系里,属于无情。有情识便会对生死产生恐惧怖畏之心,因此佛教对杀生的界定,是针对能够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
佛陀时代,佛要求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为低级的鬼神会依附在草木上,以草木为庇护,为了不使鬼神生起嗔恨之心,所以才不破坏其居处,并非为了草木有生命不可杀的理由。
03
素食就是指所有蔬菜吗?
蔬食与素食还是有所区别的:素食者除了不食用肉类,也不能食用含有葱、蒜一类五辛和酒精成分的餐食,纯素者则连含有奶、蛋成分的餐饮也不食用。
因此,蔬食餐厅并不等同于素食餐厅,不过大部分的蔬食餐厅也会提供奶蛋素、全素等不同素食需求的餐饮选择,作为顾客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吃素的情况留意菜单的餐饮说明,并提前和餐厅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饮食禁忌。
04
佛教是如何区分荤素的?
在佛教徒的饮食中,荤食并不是只是肉类。“荤”的草字头就说明了其本身所指是植物,“腥”字从“月(肉)”旁,才是指肉类。荤食是指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植物,如大蒜、薤(其形似韭而类山葱)、葱、兰葱(即是小蒜)、兴渠(华夏不产)等五辛。之所以素食者不食五辛,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荤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食用后会使人口气恶臭,进而影响他人;
二是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令人难以安定心神、修习禅定。刺激性气味,食用后会使人口气恶臭,进而影响他人;
因此,即便是非素食者,为尊重寺院道场,前往参访或参加活动时,最好能够提前选择无葱蒜五辛的纯素素食。
05
全世界的僧人都食素吗?
并不是,只有汉传佛教的僧徒严格实行着吃素的戒律,南传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现在还保留着佛陀当年托钵行乞的遗风,不刻意挑选食物,所以不规定必须素食。
而藏传佛教的肉食习惯则和青藏高原寒冷的自然环境有关,不要说以前,就是现在大部分藏区的交通状况也是极差的。气候条件不好,交通不便,所以蔬菜十分稀缺,所以吃肉是保命的唯一途径,因此没有素食传统。
06
汉地僧人为何要食素?
佛教初传入中国,也并未规定素食,直到南朝梁武帝力主僧人食素,成功在佛教内全面推行素食,此后素食就成为了汉传佛教的特色。
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曾三次舍身出家,外号“皇帝菩萨”。他广修寺院,宣扬佛法不遗余力,却见当时的一些僧尼奢侈放逸,决心改革佛教风气,颁布《断酒肉文》,规定僧人皆不得食肉,必须素食。
梁武帝曾亲自主持两次制断酒肉法会,并以佛经为根据完成了五道敕文,同时还以身作则,日食一餐,完全茹素,为汉传佛教的素食历史开启了新页。
07
吃素,为何又有素鸡、素鸭?
之所以要仿肉做素鸡素鸭,与早期中国传统的祭祀有关。素鸡、素鸭、素鹅等三牲,是为了祭祀时用素食取代宰杀动物,在确保诚心敬意不减的同时,更加清净。
此外,这也是为了接引一般社会大众,令他们很快适应素食的口味,所以很多仿肉食品就因此发展起来。然而,在素食一段时间后,就能够逐渐感受到天然素食的美味与健康,口味也会变得比较清淡,习惯食用天然的食材,自然就不需要仿肉的口味了。如此,便可以在素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展现出真正的素心。
内容来源 | 灵隐寺、综合网络
图片来源 | 十愿网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