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一棵菩提树下得道的。做为佛祖证道的见证者,自然意义非凡。
据说,菩提树有鸟不筑巢,蛛不结网,叶不沾尘的特性。
但其实,这蕴含了深刻的佛教教义。
鸟不筑巢
鸟儿的特性是叽叽喳喳,特别的吵闹。是口业的象征,口业包括两舌、恶口、妄语。鸟儿不在菩提树上安家,代表了内心不造口业。
蛛不结网
蛛网象征着尘劳结成的烦恼之网,代表了内心不被俗事所绑缚、笼罩,同时象征了心灵的解脱。
现在人们认为,以上两点特性可能是因为菩提树有种特殊气味导致的。其实菩提树的气味也有深意的内涵,象征着证道者所特有的庄严,与众不同的气质。
叶不沾尘
主要是因为菩提叶向下生长,表面特别光滑,而且还呈现心形。树叶向下生长,代表了修行者谦卑恭敬的心灵;表面光滑象征了心灵的光莹如镜;不沾尘象征了心灵的清净无染。
以上种种功德都是修行者所追求的境界,比如禅宗北祖神秀大师,在偈子中写道“身是菩提树”,就是以菩提树的特性要求安立自身,开创了渐宗的修行法门。
菩提树之所以能够成功晋升为佛家尊奉的圣树,还是赖其树木本身的功德。圣贤们善于思考,见贤思齐,万事万物均可做为佛事,比如无情中有山、水、花、草,有情中有牛、马、蚁、虫等,有利的、有害的,均能让人开悟,成为开示众生的教材,更何况集众多功德于一身的菩提树了。
降生无忧树下:
佛陀诞生在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原因是古印度的风俗,妇女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茏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花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因此无忧树又被尊为圣树。
成道菩提树下:
相传,释迦牟尼通过五年参访六年苦修之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以下之描述:“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
涅盘娑罗双树下: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得道,弘法利生五十年,世寿八十岁。在《佛遗教经》中说:“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盘”。是说释伽牟尼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盘。
佛教经典结集七叶树下:
佛陀首次教授弟子,讲经说法就是在七叶树下。据记载,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又叫七叶窟,这里也是佛陀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经典的地方。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集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说法的结集,其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也被称为佛树。
古今僧人常修行于树下:
古往今来,僧人们都惯于在树下经行、打坐,乃至歇息。在佛教的行持中有头陀行,即修治身心、除净烦恼尘垢之十二种梵行。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告诫修头陀行的比丘:“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头陀行者一向是不住房子,只是坐到空气凉爽,且可以遮风蔽雨的大树下修行,但因不求缘法和供养,所以仅仅短住一宿即走。
在佛教的经典中经常出现树,不仅因为佛的诞生、成道、涅槃都在树下,而且佛教常以树为喻或为名,形容甚深微妙的法义。比如:菩提树表智慧,杨柳树表消除苦疾,无忧树表视生死如常、无忧无虑,银杏树表修行的觉悟,人中树表佛陀的德行和慈悲,铁树无花表法界的一切物。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